123读书>都市现代>文坛救世主>第775章 真正的万里挑一

此前苏茜准备提交的稿件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另外一本叫做《猫系少女》的作品。

那部作品的女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玛格特,偶然认识了一个中年白人男子罗伯特,一开始她觉得他颇有吸引力,也觉得他们之间有某种联系。

在一次约会中玛格特主动把两人的关系从看电影推进到接吻然后回家上床。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罗伯特的床上表现让她非常失望,于是她马上终止了这个关系,从而不可避免的给男方造成了伤害。

本以为这次关系就这么结束了,可当两人偶然擦肩而过之后,玛格特就收到了罗伯特一条又一条的短信轰炸。

故事在罗伯特给玛格特的短信中戛然而止,会让人意犹未尽,典型的纽约客风格!

读者估计会觉得身后发寒,因为里面一直透露着“他可能会杀了我”这种想法,给人的暗示就是罗伯特这种闷闷的中年男人心里有疾病,如果得不到,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

这篇会让女性拥有共鸣,各种细微的描写里面能找到自己。

同时罗伯特这个形象也很典型,透露出微妙、力不从心的中年感。

这真的就是超级真实的纽约纪实文学!

苏茜心里很有把握,如果把《猫系少女》递上去的话,下一周的短篇或许还可以争一下。

从若无其事强行友好的问候,变成急不可耐的逼问,到最后歇斯底里骂婊子,这位女作者对于人性的了解以及两性心理的把握非同一般。

玛格特就像是标题那样,猫系少女,对新鲜事物好奇,迅速的失去热情,如同猫咪一般难以揣测!

《人工智能》跟《猫系少女》都这么优秀,偏偏集中在了她一个编辑手下。

“时效性比较重要,还是选《人工智能》吧。下一周再把《猫系少女》提交上去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么好的作品舍不得让它蒙尘。

短篇很少会在网络上蹿红。

大多数人不会经常关注短篇,甚至还有的人嫌弃短篇篇幅太长,恨不得几十个字就给他讲个故事。

在中国,在英国,这类型的文章都是很难发布的,美国这边却比较重视!

相比起享有盛誉的长篇家,短篇的作者却无人问津。

苏茜做了决定之后就开始忙碌准备起来。

《人工智能》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故事能打动人,但篇幅太长。

……

“苏茜,你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提交出合适的作品。这个月选的哪部作品?”

比较熟悉的同事安娜抱着文件夹坐在苏茜旁边,这周在纽约客上面刊登的就是由安娜提交上来的。

每篇能跟读者们见面的都是真正的万里挑一,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被挑选出来,必须击败其余对手才行。

既是同事,又有竞争关系。

苏茜虚以委蛇道:“我准备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推荐一篇三万字的短篇!”

“你疯了?”安娜惊讶得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我们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版面。”

《纽约客》里面,短篇占据的地位并不高,新闻跟深度社会评论才是焦点!

“我知道,但还是想试一试。”

安娜摇摇头,表面上看起来担忧万分,但其实心里却有些高兴,这个竞争对手不用下黑手就自爆。

短篇这个小部门的5名文字编辑跟2名领导坐在会议室内,他们要用民主的方式挑选出下一周能登上《纽约客》的作品。

乔纳森是个头发花白的精致老头,他拍了拍手说道:“伙计们,这一周我们看过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作品,那么你们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是哪一篇?”

安娜此时闯劲儿十足,她率先说道:“我这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六岁就移民美国的俄裔回到莫斯科去照顾外婆。只不过他对俄罗斯以及外婆都没什么印象了,这时候的外婆也已经老年痴呆,不停询问外孙他们是怎么认识的。故事其实挺简单的。”

“没有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但随着孙子对奶奶了解的加深,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位奶奶年轻时候经历的动荡。”安娜想了想,总结道:“给人的感受,就像卡波特《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和历史书的混合!”

“听起来不错,我们等会儿就看看这篇文章。”乔纳森随口夸赞道,“那么苏茜,你呢?”

被点到名的苏茜不慌不忙的说道:“原本我是准备另外一篇文章,但是今天兰登书屋一个编辑突然给我推荐了他手下签约作家张楚的短篇《ai》,就是《达芬奇密码》的作者。”

有些秃顶的亚伯特惊奇的说道:“噢,是他啊!那个年轻小子居然还会写短篇?”

但一个并不怎么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安娜咳嗽了一声:“苏茜,我们更加看重作品质量,而不是这作家的名气。你不能直接说这是哪位作家的作品,会影响到我们对内容的判断,这样非常不好!”

苏茜根本不为所动,她早就知道安娜是个双标婊,上周都还说这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的新作,这周就批评自己。

“嘿,轻松一点,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们看书的时候也会看到作者名字。”乔纳森打起了圆场,“你接着说。”

“这是讲诉人工智能的故事,前半段是温馨而残酷的人类与机器人对比,后面就变成了机器人版匹诺曹历险记。机器人唉我们,我们能不能回应同样的爱?如果不能,干脆不要让他们懂


状态提示:第775章 真正的万里挑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