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联军到了现在,共计有大小诸侯一百多路,隐隐分为四个山头。
第一个,自然是以宁国为核心的主力,多来自边塞北军,计有宁国、织州、狼居胥军、北塞州、莱州、芳州等,约莫十八路,也是对耀朝中枢尚有颇多忠诚的一支力量,总数大约十五万之巨。
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中央支持,边塞地区也就失去了后方,面对北方草原上野蛮异族的压力,倍加感受得到国家破碎的痛苦与悲哀,这次,包括织州在内,响应川神秀的号召,联军南来,也有重整北疆局势的渴望,因此相对团结,目标明确,对川神秀的命令也执行得颇为坚决,哪怕是枢赤莲这样的百年仇敌,在大义之下、共同的利益基础上,也是竭力忍让的。
当然,枢赤莲的忍让,也有她本身就不在意权柄这些东西的原因,她只是希望耀朝尽快和平,在自己离开后,弟弟枢赤炎能够有一个即便混吃等死,也能安全平和的环境,某种意义上,她和现在的川神秀是一类人,都只是借这场战事来斩断红尘牵挂。
其他北地诸侯大体如是,都是有一些梦想,又有一些公心的,那些自私自利之徒才不会趟这趟浑水。
第二个山头是北方平原诸侯们的团体,一开始只是有六路,多为投机分子,前来看看,能不能混个观兵帝京的荣耀的,在联军连破京畿名城要隘后,陆陆续续又有一些脸皮厚的凑了上来,目前也有十二路诸侯的数量。
这十二路北方平原诸侯实力都不小,兵马少的也有五千之众,多的如汀州军,达到五万之巨,也因此,汀州军的话语权比较重,这一派大体以汀州军马首是瞻。
主要是汀州州牧的子侄阵殁于藤师一族后,汀州州牧震怒,又见联军势如破竹,已经快要踏入京畿地区,便快马加鞭,以子侄之死为借口,发了五万大军前来分杯羹,别家诸侯虽然实力都不算差,不如他兵多将广,也就只能屈居其下了。
北方平原诸侯总兵力在二十多万到三十万之间。
第三个山头是南山丘陵诸侯集团,刚开始就达到十二路,到了现在已经有三十多路,只是南山丘陵诸侯大多善战却少军力,兵力最多的陵州军都只有八千人,兵力最少的巴只有一千多人,因此,看似诸侯数量不少,实际上总和兵力还不到北方平原诸侯们的二分之一,只有十二万人左右。
第四个山头就是京畿地区的势力了,他们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多达八十八路,不过,他们的实力差距就更加巨大了。
人数少的,比南山丘陵诸侯中的巴还要寒碜,只有区区三百人,是某个小型公卿世家的公子带领家族私兵,前来“投效”的。
人数多的,譬如梁,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之巨,算是将吃奶的力气都贡献出来了。
不过,说到这梁,还有个趣事。
梁国公,也就是那位京畿诸侯中原本颇有名望,号称与国同休的大诸侯,曾经被京畿诸侯们推为盟主,意图抗拒北地联军的侵攻,然而,在平朗一战大败后,畏惧于联军威势,居然抛下主城、部队以及家人独自逃跑了。
当时梁国众人是懵逼的,好在梁国公的儿子,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却因为自家老爹待机时间超长,一直没得到扶正机会的世子殿下还在,这位老公子呢,到是个有能力的,立刻宣布接过自家老爹的位置,重整军势,休整城防,并很没有节操地向川神秀表示,梁国乃耀朝天子封臣,一向忠心不二,皇令使既然此番前来耀京,看得出是想有所作为的,梁国上下,感动到无以复加,愿意为门下走狗,奔走四方,收拢京畿民心,以为皇令使辅政之资。
既然梁国都这么低声下气,卑躬屈膝了,川神秀虽然不爽,可为了收拢京畿人心,需要一个表率,终究还是容许了梁国的投诚。
然后老梁国公见事态平息,又冒出来了,要求他儿子把权力还给他,老公子总算上了位,当然不想这么快又下台去待机,就拒绝了老公爷的要求。
结果,老公爷当然是不肯放过忤逆子的,终究是做了一辈子梁国公,顿时就准备玩硬的把老公子赶下台。
老公子也是见机快,屁股一抬就跪到川神秀面前了,基本上把能卖的都卖了,只要求联军保住他好不容易得到的梁国公位。
川神秀自然是应允的,结果就是,她多了个铁杆,属于不站在她这边真的会死的那种。
但这事儿也使得很多人暗自感叹,曾经以风骨气节为天下重的京畿诸侯们,原来已经糜烂到了这个地步,争权夺利到了父子反目,同室操戈的程度,这样一群勾心斗角,又无能腐朽的废物控制中枢,怎么可能不会导致国势日下,大局难挽?
而京畿诸侯中执牛耳的梁国公作出如此表率,其他人又哪里还有抵抗的心思?这也是联军中京畿诸侯这一块一下子暴涨到八十八路的缘故之一,可惜大多是废物,只有川神秀诚心邀请的藤师一族迫于形势投效而来,才算是真正的顶梁柱。
也正因为联军内部错综复杂,四大山头各有诉求,导致了目前的混乱局面:京畿诸侯们当然是希望京畿风华之地不要被糟蹋,北方平原诸侯们打着抢一把是一把的主意,南山丘陵的土霸王们则是眼红着想要打土豪分田地,川神秀则希望教训过一顿就好。
只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反到是四个山头之间合纵连横之下,戒备心和不安感在逐渐扩大。
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