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命官被地方百姓堵着臭骂大概是第一回,宋贤等朝廷官员脸色铁青,却自知理亏不敢还嘴,这些地头蛇有黑后台撑腰,收拾他们这些外地来的流官轻而易举,还是老实点的好。

“丰州可以支持山西向朝廷拒缴税赋、加派,但条件是你们必须掏钱安定地方,今年冬天不得出现饿死人、冻死人的情况,吵够了就谈正事。”李建极听得不耐烦了,摆手制止士绅们的吵闹。

“这年头大户人家也缺钱啊,我们可以拿些粮食、衣被出来,再多收留些流民做佃户,但只能解决二十万人的生计,山西受灾人口多达百万,朝廷不赈灾,我们也无能为力,”张道浚摇着头狠狠盯了宋贤一眼,然后转脸对李榆似笑非笑说道,“山西人成就了丰州,你们总不能眼看着山西糜烂而袖手旁观吧,我们既然是归化同盟的盟友,干脆合到一块过算了。”

“丰州养不起山西,你们休想赖到我们,”范永斗很不满,拍桌子大声说道,“丰州支持你们拒缴税款,不是让你们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税款不但要交,还不得偷税欠税,朝廷优免也一律取消,你们自收自支税款维持地方。”

士绅不干了,朝廷的优免就是钱,读书人一旦考中举人、进士,家中田土、人丁免除赋税、徭役,哪怕是个穷光蛋也会有人把田产投充名下,让他白捡一笔钱,这么大的好处谁愿意丢?地主、商人更想不通,这么多年偷欠税款习惯了,让他们掏钱就像挖肉一样难受。士绅们七嘴八舌表示抗议,而且指责丰州厚此薄彼——先去丰州那帮人都发了大财,比如泽州的王重新、大同的杨庭芳如今已身家数百万,包括你范永斗,以前不过是个被通缉的走私犯,现在边商数你做的最大,我们不过晚投靠一步,不但捞不到好处,还得倒贴钱,这不公平!

“吵个屁呀,懂不懂地方自治,事权、税权同时下放,地方大权以后归你们,朝廷优免、偷漏税款能赚几个小钱,算不清楚这笔账的立刻滚出去,”李建极拍桌子叫起来,士绅们马上不敢吵了——李建极比以前更有钱了,窜到丰州鼓捣了不到十年就家产翻了一番,山西首富非他莫属,其他人只能唯马首是瞻,李建极冷冷地扫了众人一眼,很不屑地说道:“做生意一要把握时机,二要胆子够大,你们躲在老窝里贪图小利,活该挣不到钱,现在我再给你们个机会,想发财就别错过。”

韩霖笑嘻嘻站起来,随手铺开一张地图,招呼士绅们围过来听他讲解:丰州拟定了一个以工代赈办法——修路,这可是个天大的买卖呀,丰州生铁名扬塞外,这几年产量提高太快,年产条形铁六百万斤供过于求,急需销往关内,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布匹和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些货物又必须从关内输入,但黄河水运能力有限,关内的道路又狭窄崎岖,载货量大、速度快的四轮马车无法发挥优势,通商贸易因此遇到瓶颈。丰州打算仿照“秦直道”修一条沟通南北的商路,山西这一节从得胜堡经大同、太原到达泽州,以后还要进入河南、湖广,一直修到武昌。总理府决定,支持各地士绅合股组建交通有限会社,课税司按运河模式在商道上统一设立钞关、统一收取关钞,关钞收入由总理府、地方、股东各分三分之一,沿途无主土地也可直接划拨给交通有限会社自主经营,为筹措资金还允许商民组建交通银钞行,两者股票优先在归化债票所挂牌交易。

士绅的眼睛绿了,天下还有什么生意好过拦路抢钱,不,拦路收税,运河上的八个钞关贪污大半后,每年还要向朝廷上缴五六十万两银子,这条商路绝不会少赚钱,就怕朝廷眼红了伸手抢。老韩爌又说了句“朝中有奸党”,魏云中、陈奇瑜还不糊涂,山西有了这条路就彻底上了丰州的贼船,不过他俩都不敢跟家乡人过不去,反而不住点头说,这是立国利民的大好事,士绅们立刻欢声雷动。

“诸位,这里有邓若水神父写的《尼德兰股份有限商社札记》,拿去好好揣摩,说不准你们以后的身家翻十倍都不止。”沈守廉笑呵呵地把一大叠小册子分给众人。

范永斗大叫道:“以后山西实行丰州税制,田赋、市税、劳务税由你们自定、自收、自支,其他税归我管,你们不能碰,你们不会连自己的钱都贪污吧?我提醒你们呀,掏点钱安顿好老百姓,别给大家找不自在。”

“丰州大法司认为《大明律》不合时宜,山西可直接适用《归化誓约》、《私产保护令》,你们可以设立法司,公举断事、陪审官,契约纠纷也可以请商会断案。”郭林生的话让士绅们笑得更甜了。

“诸位,我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大统领决定向山西、大同、宣府各派遣一个协的丰州军,同时鼓励各县自办团练,各州府也设立守备所,选团练精锐组成民军,你们就大胆干吧,安顿好百姓就是大功,将来有的是好处拿。”李建极和李榆说了一会儿悄悄话,兴奋地站起来大声宣布。

地头蛇们有了动力,愿意掏腰包帮助乡里,还纷纷献言献策——修筑商路、修缮水利、边境建堡至少要用十万劳力,地方团练、民军还要收三五万青壮,一个人有活干全家不饿,这就解决了六七十万人的吃饭问题。苛捐杂税一律废除,实行粮钞皆可纳税,再减免部分正税,老百姓觉得有奔头,自然愿意回家种田,下一步大力鼓励种土豆,能收


状态提示:第348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