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最爽新人生>1021.市场认可的难点

其实爷爷关心的那些问题,周方远也都思考过。

爷爷没问道的问题,周方远也早就有了打算。

毕竟他是重生者,还有谁能比他更看得清未来呢?

新能源汽车,确实就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直到他重生前,新能源汽车也还是远远无法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抗衡。

不仅仅是市场上无法抗衡,方方面面,包括用户认可度,新能源汽车都比不上燃油汽车,只能说,新能源汽车迟早会崛起,就是完全崛起的时间还待定。

周方远重生的时候,新能源汽车,也不过是刚刚有所起色罢了,要说全面铺开,还完全做不到。

新能源汽车在那个时候,也依旧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关于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疑虑,就是能不能买。

随着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豪华电动车层出不穷。

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电动汽车;第二种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对于新能源汽车能不能买的问题,很多人都有疑惑,其实这个问题吧,主要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就第一类纯电动汽车而言,大部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都在100-600公里左右,少数能达到700公里的续航里程,但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里程基本上打八折左右。即使在充电站分布广泛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在应对长途行驶时,也必然会比较弱。

当然了,反过来说,电动汽车在城市里旅行是非常舒服的。电动汽车固有的优点,如噪音低、行驶质感好、动态响应快等,都是它的优点。所以在家里有燃油车,充电条件好的情况下,在市区来回短途旅行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想长途旅行,感觉像电动车,应该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一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驱动下续航可达60-90公里,基本能满足城市通勤距离。如果想更进一步,也可以采用燃油发动机和电机配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会比较低。在使用上与汽油机也没有太大区别,但也结合了电动车的优点,是一款适合短途或长途旅行的车。

其实说到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大众认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城市对传统车牌有一定限制,而新能源车牌相对容易获得,可以尽快开自己的车。所以新能源车是大趋势,但是要看自己的使用环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续航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电动车的续航和宣传不复。

许多厂商都喜欢用最大续航里程做宣传,即60公里每小时等速续航里程。这本身只是一个营销噱头,没有实际参考价值。

就跟手机最长待机时间一样,说是可以超长待机一个礼拜,但实际谁能真的做到一个礼拜的超长待机?用起来一天不到就要充电了。

当然了,也不是真的做不到,想要做到超长待机很简单,后台清空,所有卡拿掉,wifi关掉,静止放桌上,一个礼拜好像也没啥不行的。可问题是这样一来这手机还叫手机吗?买手机的意义何在?

这个最大的续航里程,说到底,其实是车厂集合所有对新能源车,最有利的条件测出来的结果。

比方说使用最小的轮圈,环境温度控制在电池效率最佳的温度,不开空调,不开暖气,不要使用其它电子设备等等,条件都非常苛刻。如同挑战吉尼斯一样,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这个人只要待在这个玻璃房子里面,可以50天不吃饭,但普通人却要正常工作生活,不可能做到50天不吃饭。

在周方远重生前,也有不少的车企,比如说特斯拉、蔚来,它们官网上会有一个续航里程计算器。可根据车主不同的行驶速度,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是否开空调,直接计算出车辆在特定情况下的续航能力。

这样算出来的续航能力会更准确、实际一点,也说明它们也比较有底气。

消费者常看到工信部测试给出的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用的是欧盟的那套nedc测试标准。但这东西,就和汽油上面的工信部油耗测试差不多的,想开到它给的数据,基本上是开不出来的。

nedc整个测试过程是在滚筒台架上原地进行的,跟人在跑步机上原地干跑差不多。而且它只进行了几个简单的启停和加减速循环,是没有实际的道路测试的,所以测试结果也并不是特别准确。

除了nedc测试标准,米国采用epa制定的续航测试。包括4种循环:市区工况,高速工况,激烈驾驶工况。还有一种ltp是由扶桑、米国、欧盟等共同制定,测试分为低速、中速、高速与超高速四个部分。上面这两个相对于nedc更加接近实际续航。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续航里程只是标注为工信部工况续航,而没有提及nedc的话,那么缩水就更厉害了,因为国内是允许只做市区循环试验的。其测试过程直接跳过高速部分,结果十分片面,和实际续航里程相差甚远。

真实用的时候,还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出现,导致电动车续航能力进一步缩水。

第一个就是车速,它对新能源车的续航影响蛮大的。

新能源车的电动机效率相对是恒定的,它不会像发动机那样,高速的时候效率就大大增加,所以说高速的副作用是很明显的。就以某车485km续航版本为例,媒体测试结果得出,以平均车速50k,而以


状态提示:1021.市场认可的难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