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万历恶霸地主>第二六零章 火车运输效率高
与被征地方各有各的想法。

征地成为后世基础建设最大的障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原来的土地都在不同的利用之中,让它们如工厂、住宅等搬迁不仅需要钱财,还有一些如交通不便、污染等问题。

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地区牵涉到原有建筑数量巨大,为征地连所花费的钱也往往超过了建筑物本身。这原因是拆旧改新,安置牵涉的人口也是太多了。

这个问题此时至少在北方还不存在,因为大多数土地都被新政府控制着,其他人的也可以置换一下,因为无人耕种的土地太多。

征地没什么困难,同时征地费用也牵涉不多,仅有一些村子被拆了易地重建。而且是此时的村子人口比以前少了一大半,造新村连原来建筑物的材料也用不完,只要给农民一些粮食由他们自己修建新村就可以了。

没有征地纠纷与困惑,加这时代没有要避开的大型工厂、城镇之类地方,在比较平坦的辽西走廊划出一条铁路线十分容易。划定后就近取土筑路基也不必考虑太多,更没有人来找麻烦。

这样的有利条件加有十万多俘虏劳动力,及此时要建造的铁路要求不高,初步规划是载重千吨以下,因而路基工程修建很快,经过一年多建设就完成了辽西走廊的工程,开始全线铺轨了。

只是大小凌河与辽河等较宽河流的大桥远未完工,特别是为保证桥梁质量专门在锦州建成了一个专业工厂,生产铁路桥梁与其它大型桥梁,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所有的技术人员,用高标准质量来制造桥梁。

这时候制造高标准桥梁不仅缺技术人员,还更缺高标准场地;高标准模具;吊装设备;水泥搅拌机;水泥测试设备等等。另外桥梁安装人员也只有一批人,一批设备还是集中力量好办事。

不过这条山海关、锦州、鞍山、沈阳铁路虽然还被大河流隔断成几段,但这铁路的各个分段大多数已经有火车头拖着平板车为工程运送一些材料如钢轨、石子,还有就是钢筋混凝土桥梁等等。

当然也有正式运行的,比如鞍钢的内部运输已经初步轨道化。还有就是鞍山到营口港作为支线已经将鞍钢综合企业的钢铁、铸件、煤、沥青、水泥、焦炭等等产品运送到营口港装船,这比利用辽河运输陆地距离虽要远一倍,但辽河宽度与水深不足,季节性变化大,还是直运营口更好。。

这段不足百公里的铁路虽说是第二个开始运行,但基隆到淡水的铁路仅运送人作用不大,这里运送的物资用马车会需要很多的,一些大型铸件还很难用普通马车运送的,可说是没火车运输效率差不知多少倍的。

正因为这条铁路投入运用,及鞍钢初步建成,沈磊决定乘这时候没什么战事乘船到达营口,在营口上岸乘坐货运列车专挂的客车前往鞍钢他前世耳熟能详的地名。


状态提示:第二六零章 火车运输效率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