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万历恶霸地主>第97章 徐鸿儒郓城起事
对徐鸿儒失败关心,而是对可能产生的难民,及后面失败时义军的逃跑者有极大的兴趣,因为这都是移民来源。

当然收集难民风险小一点,收留失败义军逃窜者可能会被官府抓住小辫子的。所以沈磊回基隆考虑利弊后让前口子村那里在收集难民上可以大胆一点,对收留义军采取只收残余并最好让他们分散到达海边的办法。然后由渔船送到灵山岛再出面,而渔船只给予高额运费不直接出面组织,在郓城那里也只散布消息。

之所以要收留义军残部是这部分人青壮多,台湾基建工程多,劳动力有些缺乏。本来辽东青壮比例稍微高一些,被毛文龙一搅和青壮大多扣下了,给的基本上是扶老携幼的家庭户,只能安排进农庄。

而且辽东与山东人对种植水稻实在是有些勉强,他们不仅不适应台湾气候,对耕种上也不适应。特别是在辽东基本上只种一季,即便是春、冬二季种植与种水稻比辛苦与麻烦相差不是一点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肯定是读过会背的诗比例最多的之一,此诗描述的就是北方农民给粟或麦除草的场面。

现在就将粟麦与水稻的种植比较一下,先水田粘性大,垦田、犁田比垦地、犁地劳累又度慢。之后播种粟麦不管用手还是工具撒下就行,水稻要洒种先培养秧苗,然后是拔秧插秧,每一丛稻子都是经过几道手的。另外锄草与水田摸草的辛苦也是无法比的,这方面只有福建人最合格,所以农庄里他们成了技术指导。

亏得辽东是难民山东是流民,安定情形下只要能勉强吃饱将他们移民台湾肯定是比较困难的。这只是说明现在农庄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才能将田种下,抽出劳动力来完成如筑沿海岸大干线沈磊还缺不少青壮年干活。

这才让沈磊决定冒险收留徐鸿儒造反失败者,当然也只是零碎而且不直接出面。反正还有几个月放几个消息及真此时就开始在灵山岛收人就可以了,而且这办法其实也早该想到,因为只要给渔民钱整个长江以北到成山角只怕都会有人送来。

如每个人付一两银子走一趟几两比打鱼收入高,还不受渔霸欺侮,如此虽属于广种薄收,一旦成形每月积少成多也比较可观,成本也不高。至于消息放出后徐鸿儒失败后多少人会相信,及从郓城七八百里外走到海边就不是他能控制的。

至于不愿意整体接收败军是路远风险大,主要还是他们的宗教色彩。单独的杂七杂八的宗教信徒或骨干随移民到台湾根本无法甄别出来,也不必太重视与不该阻止他们的身份与来台湾。这些宗教先都是些一些野心勃勃者挑动才造反的,而在台湾管理与生活质量上都没有他们挑事的空间才是关键。

分散而来、混合分配。就此而言沈磊的措施就让这些宗教在组织上完全成一盘散沙,而各级控制也不至于有不少人进行非法活动不察觉。但一下引入整支义军改造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他决定不为可能多获得一些人口此时在6地与大明对抗,还要为将他们运到台湾后为改造他们费心。”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4


状态提示:第97章 徐鸿儒郓城起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