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大司马>惊蛰:初候--立约谋定盟
对,跟眼前这个人完全搭不上任何的边际。

过分打探陌生女子的底细并不是司马懿的专长,所以他对黄月英的好奇也就到此为止了。

自从黄月英来访之后,司马懿便开始了和诸葛亮之间的书信联络,在信中司马懿将自己此时的处境告诉了诸葛亮,并建议现在自己不适合离开江陵,最好是诸葛亮亲自或者派亲信来江陵城中与自己会面,具体的日期可以另行决定。

得到司马懿的回复的诸葛亮,此时正在和鲁肃、刘备一同商议联合抗曹的大计,他回信表示理解他的难处,同时在信中提及自己愿意去江陵与之会面的提议。

然而他与司马懿秘密联络一事,始终没有向刘备透露半个字。

在商谈过程中,鲁肃阐明了孙权不甘臣服曹操之下,并愿意和刘备一同联手设法抵抗曹操的意愿。刘备看着神情自若的诸葛亮,终于明白了他当初让刘琦驻守江夏的第二层含义了,因为江夏和扬州一衣带水,在诸葛亮看来曹操占据江陵之后在荆州已经没有了对手,那么他接下来的目标就一定刘备和刘琦所呆的江夏。

江夏若失则孙权将必然面对曹操陈兵长江沿岸,虎视眈眈并随时有可能东进的危险。这样以来孙权自然就不会坐视不管。

鲁肃为了表示孙权的诚意,在得到其授权的情况下对刘备说:

“刘皇叔,我主吴候得知将军和刘琦公子深受曹操所逼,已无法在荆州立足,为了共同抵抗曹操并且让你们有一席之地,我主托我转告你们,愿意将江夏郡在退敌之前暂且归还于公子刘琦,我军自柴桑退回鄱阳。”

此时的庞统并没有在刘备面前表露自己的身份,而是作为鲁肃的随从陪同在旁,静静聆听不发一言,除了偶尔和诸葛亮有眼神交流之外,他将自己的气息隐藏的极好。

正缺立足之地的刘备,对于孙权如此大方的慷慨行径表示了感谢,不过他内心十分清楚孙权这么做无非是想将自己推在他与曹操之间作为缓冲地带罢了。

最终,刘备和鲁肃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并且在诸葛亮的提议之下决定和刘琦一同把驻防在夏口的水陆两军转移到了鄂县的樊口,和曹操拉开了一段距离。

会谈结束时,鲁肃向刘备提出了恳请让诸葛亮和自己一同前往吴郡面见吴候孙权的想法。因为虽然孙权内心立场坚定,但是刘备不派一个有分量的人去江东之地出使的话,是很难让那帮摇摆不定甚至有意屈膝求和的人放心的。

起初刘备并没有打算答应,因为他不知道曹操什么时候会率领水军直逼樊口,徐庶不在自己的身边,诸葛亮再走的话自己独自面对曹操可能会吃大亏。

但诸葛亮却给了刘备的一个定心丸:“主公不必担心,曹操刚刚抵挡江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修整,更何况攻打江夏乃至整个江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就算再快也必须要几个月的时间集结军队,在这段时间内我定能说服吴候与您一同对抗曹操。”

拜别了刘备之后,诸葛亮和鲁肃、庞统一同登上了东吴的船只,沿江东去了。

即使是硕大的艨艟在波涛不绝的江面上也略显颠簸,诸葛亮独自一人坐在鲁肃精心为其准备的船舱内,手捧竹简看着入神。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诸葛亮放下竹简看着门的方向笑道:

“士元兄不必多礼了,快快请进吧。”

门被推开了,庞统果真出现在了门口,他了进来顺手将舱门关上后坐到了诸葛亮的对面:

“孔明,你真的打算就这么和鲁肃去江东了?”

诸葛亮伸手端起了桌案上的茶釜往庞统面前的茶盅内倒了些热茶:

“士元兄此话何意?”

庞统笑着摇摇头:“你骗得了别人可你骗不了我,徐元直的离开不是那么简单吧?还有你之前和我提到的那个司马懿,到底能够给予我们多大的帮助?”

看着面前的庞统一连串的对自己进行发问,诸葛亮轻轻摇着手中的羽扇答道:

“他们两个都是我预先放置在曹操身边的棋子,有徐元直和司马懿两个人在,曹操说了什么我就能听到什么,而且这两个人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绝对不仅仅是棋子那么简单。”

这时庞统才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迟迟不肯出山的原因了:

“这次可热闹了,左慈所言的‘五瑞’这一次就齐了三个,只可惜水镜先生无意卷入,如果郭嘉还在人世的话,你们两个恐怕还真的会有一番很精彩的斗智好戏了。”

“你说的没错,郭奉孝若是没有死的话我没有把握能胜他,不仅如此,就连司马懿和徐庶两个人的智谋有时候也并不在我之下,司马懿和你忠于天子,而徐元直忠于他的主公,这两个人无论是刘协还是刘备,都是站在曹操的对立面,自然而然你们也就和我站在了一起。”

说罢诸葛亮笑了笑,突然转而用手中的羽扇指向了面前的庞统:

“万幸的是你庞统不是我的对手,如若不然我这次恐怕会更加的吃力。”

庞统会意的笑了笑,他摆了摆手说:

“得了吧,我可不想和你交手,更何况我也没有和你交手的理由。”

诸葛亮缓缓站起身走到了舷窗边轻轻用扇子撩起了竹帘,眺望江水浩淼:

“总会有机会的...”


状态提示:惊蛰:初候--立约谋定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