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勋阳布衣>第174章 场面失控 下

自从明月集开市,南阳盆地的流民便从南阳、襄阳等传统聚集地,向丹江口、勋阳、十堰涌过来。

明月庄每隔一段时间,便要组织一批流民进秦岭求活。明月庄会给每批流民以物资上的帮助,还有将来在通商和物资供应方面的种种便利。

流民当然要付出代价。

首先是按照来源地,以户为单位打散,每一批流民中,最多能有十人来自一个县。然后是接受明月庄的提议,选拔管事的、管兵的、管钱的……总之是让流民自己选出几个人,分别和明月庄公中的几个部门对接。流民组成村寨定居以后,明月庄的公中还要保留对这些村寨的查账权、管兵权和干涉权。

好些条件,流民听不懂,能够听懂的一些,有些人也接受不了。

流民在流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社会。让某些流民抛弃在群体中得到的一切,以户为单位迎接不可预测的未来,还要服从很多闻所未闻的规定?

利益至上,流民中的掌权人物体验到以往从没有过的地位,就再也不想放开。

多少能保证自己不饿死的流民,只有两到三成接受明月庄的条件,在客观上减轻了明月庄的负担……

很残酷,但很真实。公中财力有限,李响的财力更有限。

送流民进山的计划进行到第三月,好些消息陆续从秦岭中传了出来,有好有坏。

在秦岭定居的流民村寨,有的发现了小铜矿,有的守着小河谷,有的周围盛产桐油,类似的消息当然让山外的流民艳羡。

与之相伴,一些可怕的传闻也吓坏了好些流民。

深夜遭遇豹子和凶残的食铁兽?这种消息属于逸闻,不足评说。不断被失去家园的逃散山民袭击?这一点让很多流民胆怯。村寨管事欺负没有宗族保护的独户小民?这种事情在有的村寨已经是家常便饭。

闻听一些不好消息的流民想起了“自己是如何成为流民”的经历,便咬牙拒绝了明月庄公中的帮助。

流民日多。

也许是上天也看不过眼,明月集的飞速发展,以及汉江作坊群的不断壮大,开始大量吸收汉江沿岸的流民。

流民青壮是最吃香的群体。商号、货栈、码头、船队、商队最喜欢有家小拖累的青壮,这样的人好控制。

王三更是在“招工简章”上标明,想在明月集吃上“公家饭”?有家小的爷们更有优势,欲报从速。为了抱上王三大人的铁饭碗,明月集附近兴起了好几次重组家庭的浪潮,直到今日,为此有了活路的孤儿寡母已经逾千。

老人可以到作坊货栈、酒楼青楼、商铺商号看大门,打扫卫生,端茶递水。

残障人给人做丧事,清理粪便,可以混个半饱。

身无长技又没有姿色的妇女,在一般人的眼中一无是处,是垃圾。但明月庄很喜欢手脚粗大、有把力气、能吃苦的妇女,发起黄色户籍来非常大方。与之配合,明月庄的作坊、货栈、客栈和酒楼最喜欢招收手脚粗大的老实妇女,尤其是作坊主和管事也是女人的作坊。

小孩子更不必说。要不是清楚养太多少年在大周招眼球,李响都想停下很多实验项目,集中钱粮办起专门的蒙学和童军营。救助孤儿的同时,从零开始培养亲信。

大周的士绅大户毕竟不瞎,李响只能把孤儿少年分批送到秦岭各村寨,公中按时补助米粮。

人有人道,鼠有鼠道。

流民中有想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也有不想吃苦的。有些武力、有一技之长、有野心,或者习惯靠蛮力争取生存资格的流民,为数不少。

剽悍之人自有去处。汉江边上的作坊、商队,明月集的王家三兄弟需要很多护卫。

明月庄里,心向李响的作坊主,大部分都很重视招收护卫,手头宽裕的作坊主还会花大价钱,从守兵甚至哥老营中挖人。

剩下的一些人,便是明月集黑白势力的主力了。在明月集这个充满朝气和混乱的集市,只要你有梦想,就有可能咸鱼翻身。今日是脚底泥,明日招摇过市的事情,在明月集不只是传说。

古今中外,不论哪个地方都少不了闲散游逛、欺软怕硬的地痞盲流,渣滓的行事作风永远是一个样,这里不再赘述。

明月集的楼阁宅院不断兴起,汉江作坊群不断壮大,来往于汉江沿线的车队、船队和脚夫队伍日益膨胀,吸纳的流民越来越多……甘凉、关中、河东、大巴山涌过来的流民,好些还分布于两岸山岭,但明月集在总体上还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直到黄成两家发动对明月庄的总攻。

双头火龙直冲天际,明月集秩序崩溃。

王三在李响的影响下,为明月集设计了超前、细致且灵活的管理模式,在利益分配上下手,一开始便避免了在大周盛行的很多痼疾。但明月集想保持秩序,还需多方出力。

明月集的北面有明月庄,东面有勋阳府城。南面渡过汉江,三十里外有十堰州城。顺着汉水东去,丹江口坐落在那里。

从作坊中受益的经制官员和厢军将领,以及各地的县尉、巡检、乡兵甲队长,开市不满三月,便在使用小花招无果后,开始自觉维护明月集的规矩。这是明月集的官方防护。

明月集大小商户和作坊群的大小作坊主,以及实际运营明月集的王三,构成了明月集的民间防护。

在层层防护下,即使分布在汉江沿岸山岭的流民找不到正常营生,也没有机会生乱。他们


状态提示:第174章 场面失控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