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大姑爷小书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绪

要说习惯吧,蹇子修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久,很多以前的习惯的都在潜移默化之下改了过来,毕竟人这种生物,是很能够适应环境的。

说起来,蹇子修在这里这个时代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在这个个类似中国宋朝的时代里,不说百分之百,但是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性都不会沦为单身狗。

什么是单身狗,这个应该不用蹇子修多做赘述了,想必此时正在看这本小说的你们或许就正是其中之一(哈哈,公子当然也不例外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有这种现象呢?一开始的蹇子修并不怎么理解,后来他仔细地翻阅了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终于发现了一点他以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简单的来说,就拿中国历史做比喻吧。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

而根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在11岁就出嫁了;汉昭帝8岁继位,娶了刚满6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实际上,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封闭。先秦时,官府每年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机会。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对,其主题是“奔”,意思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出走。《周礼》中的《地官·媒民》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从周代这一规定来看,这项活动是由官方推动的,强制执行,如果到时有人不“奔”,不参加聚会,还会受到处罚。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在周代,已到适婚年龄的男女的终身大事还被列入了官方议程,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员。

而在晋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嫁人,官府就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

古代对于适龄男女婚嫁问题,亦制定了相关法令: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处罚的。

譬如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仍未出嫁即为犯法,家里人都是要跟着坐牢,这也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而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是有女儿15岁至30岁还没有嫁人,就要罚款600钱。唐朝对于男子20岁以上,女子15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

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在客观上确实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到老婆的问题。

这一点上,秋朝也是如此的,按照蹇子修的理解,秋朝规定的事男子二十一,女子十九,当然这是一般情况,想萧碧萱那种因为家里有钱有势的另算了,嘛,现在好像说着也不合适了,萧家已经没有了。

对于这个国家强制介入婚姻大事的律法究竟是否正确合理,蹇子修不做评论,但是呢,如果是按照穿越之前的蹇子修脾性来讲的话,他倒是举双手赞成这个律法的。

虽然国家强制给你安排的老婆不一定都是如花似玉的嫦娥仙子,更甚者可能是传说中的芙蓉姐姐,但是啊,对于前世已经单身二十多年的蹇子修来说,漂不漂亮已经无所谓了,所谓的单身久了,看一只母苍蝇都觉得眉清目秀了。

从这一点来说,蹇子修还是很庆幸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来了,虽然各种娱乐水平下降了,没了电脑,没了手机,出门更没有踩下离合器挂挡就能跑得铁皮疙瘩。但是呢,起码不会整日对着家里的母苍蝇眉目传情了。

穿越过来的身份虽然很差,但是有个貌若天仙的妻子,之后更是邂逅了顾轻云公输琉璃等姿色上佳的女子,从这一点来说,对于一个男子而言,这真的很幸福了。

还有那个现在一直存活在蹇子修记忆里的小丫鬟小环,想起和她一起的那些点点滴滴,小丫鬟那天真烂漫的小性格,蹦蹦跳跳的小样貌,这一切都让蹇子修觉得很舒心。

然而,京都一变,萧府被毁于一旦,小环更是为自己挡下了一刀最后倒在了自己的怀里,而如今,更甚于连死后都不得安宁,仅仅一个安眠之所,却也如此之难么?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中的思绪一直不断,今夜,对于蹇子修而言是很久未曾有过的失眠了,即便萧碧萱正婴宁地躺在他的怀中也抚不平蹇子修心中的烦躁。

无论是谁,哪怕是天王老子,蹇子修也要找出那个敢动小环尸体的人,这真的是触到了蹇子修的底线了,一直以来,身为后世人的他都是一幅和蔼可亲的样子,心性也比较淡然,然而又两次是真正的波动了,一次是小环在自己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刻,而另一次便就是今夜了。

外面的星空很美,明星闪烁,一眨一眨的,这个季节里的星座能看到的不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