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超级大声望家>54 遇到一个名人

爱情如同花团锦簇,事业也来锦上添花。

编辑小刀找到林致远,向他询问关于出版《诛仙》实体书的意向。

诛仙现在已经有了四十万字,足一直没能签下这本书来,所以让小刀先行试探,了解作者的想法。

‘有没有想过出版诛仙的实体书?’

-‘有。’

‘可不可以交给乐文操作?’

-‘好!’

‘乐文拥有多年的图书出版经验,和两岸三地的十余家出版社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因为乐文掌握了海量的图书资源,所以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是作者的最佳选择!’

‘什么,你说好?’

-‘是的。’

‘你这答应的也太爽快了吧,我还有五千字的推介词没说呢!’

既然郎有情妾有意,那就开始谈条件吧。

实体书的版税是个细水长流的收入,而林致远想要的,则是捞笔快钱去搞游戏公司,所以决定直接卖实体书的版权。

价钱也是好商量,林致远向来秉承双赢原则,有钱大家一起赚,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他最为看重的是名气,而非金钱。

‘老左你觉得十万怎么样?’

-‘十万!刀刀你真是丧尽天良啊,我这边还在等钱买房子结婚呢,你这是在毁灭我的人生,信不信我吊死在你家门口。’

‘那你要多少?’

-‘一千万。’

‘一千万!右渣你真是贪得无厌啊,我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呢,你这是在砸我饭碗,信不信我给你寄刀片!’

其实小刀也只是来谈个意向而已,并没有得到价钱方面的授权,所以两人胡扯一番就各自收工。小刀去找他的老板汇报进度,而林致远则给张洁仪打了个电话:

“张姐,有笔小生意,不知道你看不看的上眼。”

了解完来龙去脉之后,张洁仪直接问道:“你的底价是多少?”

底价么,当然是以版税的收入作为参考。

前世里《诛仙》的实体书号称卖了一千万册,再怎么挤泡沫,打个一折也有一百万册。

每册售价算作二十块钱的话,在扣掉个人所得税之后,每卖掉一本,林致远大概可以拿到平均两块钱左右的版税。

说平均,因为初版和再版的版税是完全不同的,按照一般的行情,如果是新人出书,初版的版税在百分之六左右。但是如果这本书大卖特卖,等到再版的时候,版税能够涨到百分之十或者十二,特殊情况下,直接跳到二十都有可能。

至于那些大神级的作者,他们的版税则是属于‘详情面谈’的范畴,具体数字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新人听了落泪,扑街听了割腕。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按照最差的状况来算,《诛仙》的版税收入也该有两百万之多。

赚钱不是主要目的,所以林致远给了个良心价:“两百万,卖版权。”

“两百万?”,手机那边传来一阵吸气声:“太高了吧,小林你可不要好高骛远哦。”

所谓文娱不分家,虽然张洁仪的主业是在娱乐圈,但是对于出版界的行情也略知一二,林致远开出来的这个价钱,远远地超出了她的想像。

“小林,听姐一句劝,你才写了两个月的小说吧,还是个新人呢,新人就是要脚踏实地……”,张洁仪就像知音大姐姐一般,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末了却又担心伤了林致远的自尊心,所以转了个弯:“小林你别心急,凭你的才华,等到以后厚积薄发……”

没有谁不怕女人的唠叨--哪怕她的出发点是为你好。

林致远无奈地插嘴问道:“所以张姐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说,这次好不容易有了出书的机会,稍微少赚点钱也没关系,重点是先往实体书作家那边靠。”,说到这里,张洁仪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最后还是选择直言不讳:“毕竟么,网络作家比起实体书作家来,档次还是差那么一点的……”

档次?

档次这种东西,不就是用来哄抬价格的华丽包装么。

本来价值十块钱的东西,渲染点文化、渲染点情怀、再渲染点洋气,就可以标价一百了,卖家还会拿去跟一块钱的东西作比较,吹嘘:看,一分价钱一分货!

就像很多牧羊犬,最喜欢拿上千块的rb货对比十几块的国货,大谈特谈什么工匠精神。

量体裁衣、手工定制,本来是菜场边的裁缝店干的活计,可一旦和档次挂上了勾,价格马上就翻个成百上千倍。

有些人啊,总是觉得读了本《百年孤独》就拥有了素养,进了趟xc就升华了心灵。

不过林致远自然不会和张洁仪讨论这种文青问题--反正过不了几年,千万富翁们就会像煮熟了的汤圆一般,从网络作家这个群体之中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了,就连各大作家协会之中,也会被他们占据一席之地。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将会证明一切。

“张姐。”,林致远爽朗地笑了起来,平静说道:“要不这样,我把乐文网江总的联系方式给你,你先开个四百万跟他谈着,要是没得谈,你就当我没说,好不好?”

日落时分,他接到了张洁仪的回电,说是请吃晚饭。

“你带小莹一起,我也带个朋友过来。”

甫见张洁仪的那位朋友,林致远不禁吃了一惊。

这可是正宗的才子名人啊!

他谦逊地伸手致意:“高老师,幸会,幸会。”

且不去说这位大神的品


状态提示:54 遇到一个名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