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玄幻奇幻>弗洛伊德启示录>第六章 梦的组成成分
语言关联以及第一大坏人出现了。其次,第二大坏人之意念关联以及第二大坏人出现了。再者,第三大坏人之动作关联以及第三大坏人出现了。由于这些都是当初情境实质的再现,所以精神器官怒气难平,依旧不依不饶。谁知逻辑意识早有准备,转身找到第一大好人。那感觉彷如春风拂面,令精神器官酥麻有加而再无它意,接着就是一溜烟地罢兵还朝。而这有可能就是我和我那女同学重温重逢之乐的梦的形成过程。

由此可知,精神器官和人的身体一样,具备自己完整而独立的免疫机制。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它具备一元的特性。即它有机会接触意识但不可能进入到意识层面,恰如人的感觉一样。然而,它可以决定意识的生死程度,就象肝可以支配人的眼睛以及心可以支配人的大脑一样。而记忆作为一个二元制下的活性板块,和精神器官似乎不会存在直接的联系。它们唯有经过心理的活动,才能相互对照,以便完成各自的免疫或者修复工作。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完全可以被进一步大胆地描述出来。记忆生活在我们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最末端,这一片组织满是活性,它们唯一的工作就象一盏盏氢气所做的灯一样,通过呼吸作用燃烧着;并以此为基础,在精神器官以光电作用的支援下,接受并复制诸多外部知觉带来的影像,再经过逻辑意识的鉴别与改编,最终落实到记忆的组织里面去。而这些知觉所带来的影像,则纷纷构成了我们记忆里面氢气的点燃或覆灭的模式,从而导致了我们记忆的产生。很明显,精神器官和逻辑意识有着完全不同的使命。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精神器官充当了导演的角色,它几乎总理了一切。而逻辑意识则只不过是一个仓库管理员,它或许并不想知道,究竟是何物经过了自己的手而进入到我们的记忆之中。至于那些诸多外部的知觉器官,一方面,它们受到精神器官的节制,而另外一方面,它们似乎也可以独行其是。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似梦非梦的梦才会被简单而又粗糙地创造出来,以至于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当然,我们也总算是知道了,无论是精神器官还是知觉器官,它们都负有信息传递的责任。这就说明,在它们各自所辖的组织内,也会存在着一些类似于记忆体的活性单元以及一些为光电所过的通道。精神器官则成其统帅,督导其运营。而梦只不过是它们所必须担当的任务之一,且还不是负责全部。我们不妨再次大胆地做出假设。白天,精神器官多半与知觉器官相沟通,一方面形成记忆,一方面则陶冶自己,而且它们有时还不得不暂时停下来和记忆打情骂俏。这其中,我们须得从一个意念转到另外一个意念,就象我们必须从冒出水面的石头上一路踩过河去一样。那么,意念又如何会快速地冒出水面,然后再快速地消失掉呢?究竟是谁给予了它如此的神力?是逻辑意识还是精神器官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其实,精神器官根本无法匹配到意念的速度。而意念在我们的意识世界里面完全可以任意指向,就活像一个套缰的野马一样。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才可以做到装疯卖傻。

就好象视觉会把挥舞着的一个火点当作一个圈一样,既然精神器官由于其本已存在的滞后性而达不到意识的高度,那么,我们似乎就可以断言,精神器官和知觉器官所参与的意识活动仅只是符号的识别和传递而已。在达到意识的层面之前,这些符号或许根本就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就好象不同的文字对应于不同的种族一样。打个比喻,意识好比是一条破土而出的虫,毫无疑问,大地养育了它,使它成长,但现在,虫的行为是否也就是大地之力所不能及的呢?这也就是说,意识更加接近记忆,意识更加需要最短的信息通道。很明显,这也是事实。我们自然不会否认,我们绝大部分的知觉器官全都集中于大脑,这对于一贯追求速度的意识来说往往并非偶然。而受到遥感局限的精神器官所能够把控意识的唯一方式很可能只有其所与生俱来的免疫机制,这也就是神经之所以会遍布我们全身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也许在免疫机制的激励下,精神器官对于意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活动适应性有可能远非我们所想象。不过,只要我们理解了意识的速度性,其它的什么至少暂时来说也就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而至于它们二者之间的互动机理,也还是留待以后再去讨论的为好。

言归正传,我们不妨先行设想一下,意念在我们的大脑之中,来无影去无踪地一路狂奔乱撞。结果,我们依旧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意念可以狂奔,但却一无所获。那么,为何会如此呢?究竟是哪里没有跟上呢?答案似乎就在咫尺之隔。同时,这里面似乎还关联着另外一个问题,意念活动的范围似乎很宽大且机动非常。而这又恰好说明了它所具备的指针作用。就象一部钟的指针一样。它只能按照正常的频率行事,才有可能得到一个结果。否则的话,即会什么也不是。


状态提示:第六章 梦的组成成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