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教育孩子反面也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现在是一个快餐时代,很多人都匆忙地追逐成功的结果,却忽略了享受追逐额过程。这种只重视结果的情况在家庭教育中也很常见。现在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逼着去学这学那,而现在的很多学校招收学生的时候也存在一些误区,不看学生品德怎样,学习能力如何,而是看你英语、数学、作文有没有获过奖,有没有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的特长……所以社会浮躁的氛围扭曲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变得功利。

一位中学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学校举行了一次绘画大赛。大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些罐罐进行静物写生,最后由美术组的老师进行评定。

比赛结束后,一个初二的女生获得了第一名,一个初一的男生取得了第二名。按理说第二名也是一个很好的成绩,可是这个孩子的脸上却没有一点笑容,第二天的妈妈还跑到了学校找老师理论:“我的孩子在小学就参加过绘画比赛,从来都是第一名,这次怎么会是第二名呢?你们一定是搞错了!”这位家长一直要求老师重新评定。其实奖品也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只是一个奖状而已。我真的不明白这位家长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位家长就是一个典型的追求结果的家长。她关注的不是孩子勇敢地报名参加了比赛,也不关心孩子参加比赛过程中的心态,更不关心孩子在这个比赛中获得了什么样得体验,而是孩子是不是战胜了所有的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孩子为某一个目标奋斗的过程更加重要。如果父母只知道关注结果,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自然皆大欢喜,可是如果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么他也就失去了能够取得进步的机会,更丧失了人生中本来可以拥有的乐趣。

西方国家的孩子学画画,家长的目的常常是让孩子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以及受到艺术熏陶;而中国的孩子学画画,常常是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证书,为将来的升学就业增加更多的筹码。似乎孩子学习一样东西的目的就是拿到尽量多的证书,至于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或者学的过程有什么痛苦和快乐,这些都不重要。

这样的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来看待,他们只是把孩子当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或者是表现自己教育水平的工具。为了表现自己,他们天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还要逼迫孩子多拿证书、快拿证书。

以获奖、拿证书为目的,单纯追求结果的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这种教育实际上是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传给了孩子。

复旦大学的校长杨玉良曾经批判过这种功利的教育,他说这样的教育导致孩子总是希望找秘诀、走捷径。他说:“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他还说复旦大学出现了一种现象:学校邀请的大学者做完报告之后,总有学生一拥而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推荐信,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签个名,我要去美国。”杨玉良校长认为这样只追求结果,喜欢走捷径的孩子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让人放心。“

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父母要在关注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比如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这个成绩是抄袭得来的,这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反过来说,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这种精神反而更值得家长珍惜。家长要知道,自己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一定要放弃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忽略过程的错误教育,让孩子学会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品质,并且享受过程中的美好。


状态提示:54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