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恍神间又想到了那天朱慈烺说的那些霸道、王道与帝道的歪论。
又想到现如今自己面临的处境,外忧内患不说政令都已不能通达天下了,如果有可能他真的想做一个人朱慈烺说的那种帝王。
朱由检自己都觉得是个极其矛盾的人,总是在进与退、信任与怀疑、果断与犹豫中来回更替,以至于现如今的朝臣没有一个敢对他说实话的了。
就在不久前,杨嗣昌的自杀对他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杨嗣昌为何自杀是因为他觉得会成为袁崇焕第二。
说白了就是在惧怕朱由检这个反复无常的皇帝,所以他宁愿一死保全名节与家人。
杨嗣昌虽然逢战必败,但他确是朱由检最缺少的战略家,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如果严格执行下去,内乱必平!
所以战略家杨嗣昌算准了朱由检,他死后朱由检加封他太子太傅并全国降半旗致哀。
而朱由检得知杨嗣昌自杀的那一刻,他还自语杨嗣昌为什么自杀,要是不自杀顶多治罪绝不刺死。
可见杨嗣昌算的有多准,也可见朱由检是个多么矛盾的人。
有时候是睿智的明君有时候又是糊涂的帝王,杨嗣昌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害怕他会不问缘由的治罪于他以至于殃及了家人。
朱由检有个很大的性格缺陷,只要对人生了疑心,就会不问缘由的治罪。
他这个人还没有主见,听信别人谗言后就自个心底犯嘀咕,而不是去查证事实。
朱由检又忍不住取出那张他每日都要看的纸,聚精会神地看着纸上所写的“大乱大治”四个字。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检突然对着正在发呆走神的王承恩问道,“太子最近如何?”
“大伴?”
又被叫了两声,王承恩这才回过神来,但没弄清朱由检问的是那件事,却又不敢问。
只好回答道,“太子知错了,昨天还往承乾宫送了不少礼品,听说还有一件极其珍贵的琉璃。”
朱由检挑了下眉毛,很有兴趣地问道,“是不是和坤宁宫摆放的那些一样?”
王承恩回道,“是的,这些琉璃就连汤若望、罗雅谷看了也赞不绝口,据说宫外万金难求。
太子有孝心,还往慈庆宫送了不少礼品,张皇后最近很高兴,主动催着要搬出慈庆宫呢。”
朱由检哈哈笑了两声,张皇后是朱由检的皇嫂,也是他的大恩人,要是没她,朱由检能不能坐上龙椅还真的要两说了。
“别总挑好听的话说,说说他还干了些什么?”朱由检语气很重,但脸上却带着笑意。
王承恩略微停顿一会,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不隐瞒,再说太子也没提醒他要隐瞒什么。
朱由检听完站了起来,背着手在乾清宫内来回走了几圈后,突然开口问道,“曹化淳去了钟粹宫,这么说他的病已经好了?”
王承恩心里一紧,心里很清楚朱由检已经不高兴了,当初曹化淳可是连上三疏告病回家,当时朱由检可是一再挽留不想放人的。
“既然身体好了,那就让他在钟粹宫伺候太子吧!”
朱由检说完,不等王承恩的心完全落进肚子里就又开口问道,“从京营调动过万兵马去凤阳耗费可不小,饷银哪来的?”
“启禀陛下,是钟粹宫出的,银子是曹公公卖了家产以及与众多乡邻凑的二十万两白银。”
王承恩又撒谎了,但这谎言很真实,钱确实是曹化淳给的,但至于有没有卖家产以及乡邻有没有凑钱就是不他能说的准了。
朱由检一高兴,就连曹化淳“贿赂”太子二十万两银子的事情也揭过不提了,只是让王承恩给太子传个话,好好训练将士,不要让他失望。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也是这样的秉性,对待新人他总能给与信任与支持。
他坏就坏在爱猜忌,用人不专上了,不管是谁只要用个两三年,他自己个儿就犯猜忌的毛病,然后各种换人,各种惩罚,甚至是凌迟。
(袁崇焕就是被凌迟而死,不过他确实该杀,如果他不杀毛文龙,辽东就不会完蛋。
袁崇焕被金庸写成了大英雄影响了不少人,其实真实的袁崇焕是一个说谎不用打草稿的人,瞎话是张口就来。
不过个人能力还是有的,尤其是把皇太极打怕了,提出的保辽策略也可以,但提出五年打败清虏的话就纯粹是吹牛了。)
王承恩终于把心放进了肚子里,这一关算是过了,朱由检政务繁忙,每天光批奏折都要到深夜,所以没有特殊情况,他是不会再问起这件事了。
给勇卫营补充两万兵马,这其实只是表面文章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兵马补充的人数要远远超过两万人。
因为朱慈烺要求王承恩要借着这件事大量清退京营中勋戚子弟,要不然整训京营就是个笑话。
历史上四十万京营兵马出京御敌,可还没跟李自成的军队正面交战,部队就自行溃散了,这样的军队养着绝对是白浪费钱粮。
现在明朝一年的税收是四百万两白银,而明朝一年的军饷却高达两千万,这数字对比起税收来绝对可怕的吓人。
全国所有的卫所都有拖欠军饷的情况,包括蓟辽这样的主力部队也都拖欠,可唯独京营军饷从不拖欠。
二十万两白银!
这是朱由检从牙缝中省出来送到钟粹宫的银子,东宫开府在即这些钱就是他的支持,任由朱慈烺支配。
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