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笑傲北宋>第八十七章 水泥

说做就做,蔡义回到凤宁村便便叫来了沈进和村正,开始商量起相关事宜起来。令蔡义惊喜的是,那些灾民听到蔡义要烧水泥,纷纷主动提出帮忙,里面更是有一个会烧砖的老师傅。

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却是另一回事。蔡义从最开始的斗志昂扬慢慢变得有些灰心丧气。一周过去了,水泥也烧出来了一些,但完全达不到后世水泥那种效果,掺了水和淤泥没什么差别。

就在蔡义快要放弃的时候,沈进告诉蔡义有一块水泥模型已经定型了,其牢固性和蔡义说的差不多。这让蔡义又燃起了一丝希望,来到烧纸水泥的窑子外,一群人围着一块水泥墩子指指点点。

蔡义远远的看到那水泥墩子,心中便已有了数,这次总算成了!

找来一个大铁锤,让李忠抡圆了胳膊往上面一砸,若不是蔡义早有提醒,李忠手中的铁锤非震出去不可。只见那水泥墩子受了重击之后依然完好无损,只是在上面浅浅的留下些许锤印罢了。

众人无不称奇,一些精壮汉子似乎不相信天下间竟有铁锤砸不开的东西,纷纷欲欲试试。无奈众人一顿猛砸之后,那些汉子纷纷咂舌不已,这东西果然比石头还硬。

虽然花费了不少精力,但看到水泥终于烧出来了,蔡义还是挺高兴的。所幸让那些灾民继续烧,并承诺给他们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而蔡义让人带着两筐水泥,便和李忠又一次来到了江边。

经过连日来的堵截和疏通,又加上天气晴朗,水势基本已经被控制住了。这让唐恪和唐宗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突然看到蔡义消失了一周又突然出现在这里,唐恪和唐宗仁有些奇怪。唐宗仁道:“义儿,你到这里做什么?”

蔡义神秘一笑道:“来给两位大人看一件好东西。”

唐恪看着筐里灰不溜秋的像是草木灰一样的东西,皱眉道:“这是何物?”

蔡义道:“此物叫作水泥,只要和沙子,石块经水掺合在一起。把它糊于岸边,过上一天时间,便会坚固无比,不怕日晒,不怕雨淋。”

唐恪自是不相信蔡义所说,唐恪想来,灰和沙子、石块经水掺合在一起,无非是像淤泥一样的东西罢了。当年西湖决堤,苏轼便是用了湖底淤泥加上草木、石头,筑成了一条长长的苏堤,但那淤泥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是被雨水冲走了大半。何来坚固无比之说。

唐恪不相信蔡义,但唐宗仁知道蔡义一向聪明。别人不知道但他可是知道肥皂和香皂便是蔡义发明制作的。当下便对唐恪道:“大人,先不管他说的是否真假,我们不妨一试便知。若是真如他所说,那这钱塘江便永世无患矣!”

唐恪一听唐宗仁的话,也觉有理。便按照蔡义所说,叫来几个劳役,将石头敲碎成小块,弄来沙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便把它置于岸边的一段地方,用木板涂抹、敲打工整之后便用木板固定住。弄完这一切便等待第二天效果如何了。

第三天,蔡义和李忠早早来到岸边,揭开那木板之后,那混泥土已经定型,和岸边已经连城了一体。当唐恪和唐宗仁到来的时候,这周围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他们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从未见到过如此神奇的泥土。

唐恪和唐宗仁见到之后由最开始的好奇,慢慢的变得有些激动。若是以后的江堤都

由这水泥来建,何愁江水不治。如果按照蔡义所说,那这将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是一件造福千秋的好事,更是一件非凡卓越的功绩啊。做官不就为了功绩吗?

醉仙楼的四楼,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桌。只不过这次蔡义却被唐恪请到主位之上,酒过三巡之后,唐恪便进入了正题。唐恪道:“蔡大人,老夫有话就直说了。今日请蔡大人来此,是想与蔡大人商量一下这水泥之事。近日来,天气晴朗,正是修建江堤的大好时机。蔡大人的水泥,精妙绝伦,若是用于修建江堤不但省时省力,更能一劳永逸。老夫和唐知府便欲求购蔡大人的水泥,却不知道蔡大人这水泥是如何卖的?”

唐恪话刚停,便又连忙接着道:“蔡大人,你也知道府库空虚,还望蔡大人体谅一下老夫和唐知府的难处,更是要可怜一下那些被水灾弄得家破人亡的百姓啊。”

蔡义制作水泥虽然不是为了财,但也不能白送。毕竟凤宁村和清水帮这么多人可得都要吃饭的。当下想了想道:“唐大人,按理说,在下身负官职,二位大人又是在下长辈。这造福一方、为民谋利的事情,在下定当义不容辞。但在下直说吧,这水泥虽为巨石所得,但用的燃料石炭却不是便宜之物。而且,修建江堤绝非一筐两筐水泥的事,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两位长辈可想而知。”古代可没有煤炭这一词,大多叫石炭。

唐恪听到这便深深的皱起眉头,他可是知道的,这石炭埋在深地下,开采颇为麻烦,又为国家垄断之物,一般只用于朝廷冶铁所用。虽然民间也有售卖,但那价钱比起普通柴禾、木炭可贵多了,一车石炭可要十两银子呢。

唐宗仁看到唐恪脸色有些不好,这才道:“好了,义儿,你就直接说你打算怎么卖便是。成与不成一会再议。”

蔡义听到唐宗仁这么一说,便不打算再绕弯子了,道:“若是私人私用,我这水泥怕是少了十两一石是不会卖的。但既然是造福百姓的事,谈钱就未免有点俗气了,这水


状态提示:第八十七章 水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