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混在五代当皇帝>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
沙盘和地图是表现的两军态势就可以知道,可以说昇州东南面行营完成对润州的包围真的是恰到时候。

因为林仁肇的“勤王大军”终于要来了。

地图上,数支蓝色箭头从洪州、江州等地汇聚湖口,然后形成一个庞大的箭头,战略意图直指采石矶浮桥,而当前实际标注出来的位置已经过了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的马当山。

沙盘上,原先插在湖口,如今已经移到了马当山东面的蓝色大旗比溧水城边被拔去的那面旗还要大,因为这是一面象征着十万级别的旗帜。

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汇总,南唐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在湖口纠集起来的“勤王大军”号称十五万,拥有大小战舰、木筏总计上千艘,其中最大的战舰在船身边上绑缚大木筏,长达百丈,乘载可容千人。

打造这些战舰、木筏和等待可以让巨舰并进的春汛,这两桩事情耽搁了林仁肇的一些时间,不过到了三月暮春之际,无论是天时还是人和都已经齐备了,于是林仁肇毅然辞别了前往湖口代他守御的奉化军节度使朱令赟,带着他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长江。

当然,林仁肇所部的兵力肯定是没有他对外号称的十五万这么多,而且郭炜也很难有特别的途径获得准确的数字,但是那些船只的数量和巨舰的大小是不会有假的。以郭炜和枢密院军咨部的判断,这支军队即便没有十万之众,那距离十万也不会太远,其中的兵员虽然略有拼凑之嫌,但是总体战力却也不俗。

这样的一支大军,在南唐和大周交战的历史上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了,嗯,哪怕当年寿州城外紫金山上的南唐援军有近十万之数,因此如今的林仁肇“勤王大军”或许称不上空前,但是绝后是肯定算得上的。

如此大军一旦覆灭,南唐肯定是再也组织不起如此规模的军队的,哪怕金陵城中都不会有,除非李弘冀昏了头直接驱市人为兵。

不过要想歼灭这样一支大军,尤其是其统帅并非庸碌之辈,那么在兵力的组织和运用方面就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在确认采石矶浮桥下游已经安全之后,仍然在长江上活动的定远军就会集中到采石矶浮桥的上游去迎敌。

而且仅仅是定远军还唯恐不够,沿江州郡除了扬州、泰州、通州还需要兼顾润州围城的辎重运补,因此州郡水军腾不出手来,其他州郡水军也要尽量集结到定远军的左右来,甚至为了指挥方便,渔政水运司副都点检石守信作为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还会亲临皖口镇。

从长江的水势、地形来看,自湖口到采石矶浮桥这一段,在马当山一带对南唐军进行拦截就相当不错,本来应该是第一道拦截线的选择,只是周军在这一带并未控制长江南岸,难以确保拦截彻底,而且马当山距离湖口也太近了一点,从获悉林仁肇出兵到进行拦截,周军还真是反应不过来,所以一早在运筹司做计划的时候,马当山就没有被列入拦截线的候选名单。

在马当山之后,下一个适合拦截的地点就是石牌口了,石牌口的狭窄江面恰似大江的一处咽喉,虽然浮桥已经从石牌口移到了采石矶,但是这一带的长江两岸还都在周军的控制之下,很适合用兵。

而皖口镇就在石牌口的后面,是舒州水军的驻地,从石牌口到皖口镇,长江的江面迅速扩大,随后又快速收缩,在皖口镇东面(今安徽省安庆市一带)又形成了一个咽喉部位。

在这两个咽喉部位中间,有宽广的水面,其间还有大大小小的沙洲,这里就将是周军拦截林仁肇所部的战场。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