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伐粤,这就是运筹司制定的攻取南汉的作战方案了。
陆路是进攻南汉的主力,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军以荆湖地区为依托,补给和兵力都是以荆湖地区为主,通过湘水进抵五岭以北的出发阵地;东路军以江南地区为依托,补给和兵力都是以江南地区为主,通过赣水进抵五岭以北的出发阵地。
西路军将会避开五岭的主要险道从道州出发,越过道州和贺州交界的分水岭临贺岭向贺州进军,自南汉中部突入,视战场局面而定,或诱歼敌军,或强攻割裂南汉东西联系,然后在稳定翼侧之后东击兴王府。
东路军则选取大庾岭的旧驿路,从虔州出发,越过虔州和南汉雄州之间的大庾岭进击南雄州,以兵锋直指兴王府的威势诱迫屯聚在南汉东部的敌军会战,待歼灭当面之敌以后再与西路军会攻兴王府。
这两路大军当然是以各自地区抽调的州郡兵为主力,但是郭炜还想着试验一下火帽铳的威力呢,所以两边会各有一个军的锦衣卫亲军参战。
至于第三路,那就是整个战场的辅助方向了,屯驻在东南沿海几个港口的定远军船队将会护送一支吴越军船队自海路奔袭兴王府,以保证将南汉君臣彻底***在伶仃洋之内。
当然,郭炜对这个方案的形成是起了主导作用的,如果不是他一再的强调,第三路的水军沿海机动就不会出现在作战方案中了。
郭炜之所以特别要求派出一支抄兴王府,那是因为他记得在宋朝灭南汉的时候,只是单纯的陆路进攻,就曾经让南汉从海上跑出去一支船队,后来这些人马还曾经回师骚扰过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地方。
好笑的是,那支逃走的船队其实是南汉主刘鋹预备在海边的,原先是为了在万不得已时,方便刘鋹自己携带南汉历代搜刮的财富和嫔妃逃亡之用。只不过在南汉兵败如山倒之际,什么军令政令都不管用了,刘鋹信任的一个宦官和卫兵监守自盗,抢在刘鋹上船之前盗走了船队,刘鋹是在逃无可逃的情况下才束手就擒的。
现在郭炜的条件这么优越,那当然是要做到计划周详,绝对不会允许打到最后出现这种纰漏。
刘鋹顺利地率领船队从危城中逃跑,这种情况郭炜当然是不允许发生的;刘鋹手下的宦官盗走船队,这样的情况同样不被郭炜准许。
郭炜倒不是舍不得跟着船队漂走的那些个南汉宫中的嫔妃,就算这些嫔妃里面有几个胡姬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些许异国风味还不至于让郭炜如此费神,但是船队中的那些水手和金银珠宝,郭炜可不愿意让他们就这样流失掉。
那些金银珠宝是历代南汉主从岭南百姓和广州城的海贸当中搜刮而来的,是岭南人民创造的财富,怎么能够允许被一些奸贼带到海外去呢?这些财富理所当然地应该归代天牧民的郭炜支配,全部都得用在中国的土地上。
而番禺城作为中国与南洋海贸的重要港口,不光是和泉州城一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催生了大量熟悉航海的水手,这些水手要是流落到海外,不管为首者是刘鋹本人还是他的宦官与卫兵,那都会变成极其可怕的海盗势力,将会给中国与南洋的海贸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
而如果这些水手被周军所俘虏,从而掌握到郭炜的手中,那么他们就将成为大周开拓海贸的强大助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重要港口城市的郭炜当然懂得怎么用好这些人了。
所以郭炜才会极力主张从东南沿海派出一支水军进伶仃洋包抄兴王府海域。
对于郭炜如此强烈的要求,运筹司一度感觉到相当的为难,这可不是从沙门岛到渝关的内海沿岸机动,也不是从扬州到杭州的江海沿岸机动,而是在东南海域的上千里跃进。
从沙门岛到渝关,起码在泥沽口之前还有多次演习的经验做铺垫,而且从泥沽口到渝关的这一段海路路途并不远,风浪也不大,又有老渔民领航,总体风险是比较小的。即使是后来的从渝关直航沙门岛,有前面那么多的基础打底,渤海的风浪也不算厉害,又只是轻舟返航,稍微冒冒险也就成了。
而从扬州到杭州,那一路可不光是沿岸航行,而且海路是大周与吴越双方都相当熟悉的,沿途几乎就不存在太大的风险,所以当时大周君臣可以轻松地作出派定远军和伏波旅驰援吴越的决定。
可是这一次的情况与前几次却是决然不同的。
派出屯驻于东南沿海港口的定远军奔袭兴王府,那可是数千里的海路,而且还是定远军完全不熟悉的航道。
当然,正式出兵攻伐南汉还没有这么快,分驻于各个港口的船队可以逐步集中到泉州,而不是从杭州等地出发,并且吴越国与清源军肯定是要提供熟悉航道的海贸水手来领航的,但是从泉州到兴王府的海路依然是数倍于定远军以前曾经进行过的海上跃进。
而这么做的目的,据说只是为了防止南汉主从海上逃亡,这在曹翰及其手下那些军咨虞候们看来,可真是付出与收获非常不成比例。
不过提出这个战略目标的是郭炜,当了八年皇帝并且屡战屡胜的郭炜在军中显然是具有非常高的威信,虽然对郭炜的这个要求相当的不理解,但是他们还是坚决地执行了郭炜的意图。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强理解,完全遵循郭炜的旨意,运筹司对第三路的安排还是相当细致到位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