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混在五代当皇帝>第九章 设立陪都
赵二那时候的职位,因而莫名其妙地就怀疑起开封府来。

这种思路当真是要不得。

没错,郭熙训现在是开封府尹,而且他的年龄确实和自己差着一轮,和自己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起来就仿佛赵二和赵匡胤之间是一样的,但是自己绝对不能仅仅因为这种简单的相似性就去疑心郭熙训。

和反对赵匡胤迁都时候的赵二不同,那时候的赵二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已经经营了十多年,在文官系统中已经是根基深厚了,郭熙训现在才虚岁二十而已,就任开封府尹也是因为自己当年亲征北汉需要后方稳固,这时候在朝臣里面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支持者?

实际也可以看得出来,历史上反对赵匡胤迁都的几乎是整个文官系统,还包括了个别随驾的禁军大将,不敢说这些人全都是赵二指使的,但是要说其中的大部分受了赵二的鼓动,那是一定说得通的。

但是眼下反对迁都的人意见很零散,明确反对迁都洛阳的现在看起来也就是王溥和薛居正两个,先前还曾经反对过迁都的首相王著在卢多逊发言之后就陷入了沉思,看样子他们的反对意见没有什么组织性,也就应该没有什么幕后因素。而且明确支持迁都的人也不少呢,除了卢多逊之外,还有一个次相吕胤,现在又有了枢密使李崇矩的支持,这就说明今天的朝议争论纯属政策之争,而不是阵营之争。

既然如此,郭炜也就收起了使用雷霆手段的心思。

不愿意朝廷在这方面多花钱?慢说卢多逊等人已经指出来从长远看一直定都汴梁花钱更多,郭炜同样会让他们认识到,朝廷有这笔钱,而且一定会花出去的。

这些朝臣在汴梁待久了待习惯了,不愿意再搬动?这种心理靠说理是解决不了的,而且也没有谁会把这种心理公开地讲出来,所以郭炜只需要用点策略刺激得对方被迫接受就行了。

想清楚了这些,郭炜微微笑着开了口:“众卿各有主张,这些主张也各有道理,朕听了很满意!不过……汴梁面临的水患问题总是切实的,江淮的漕运负担也毋庸置疑,长此以往终究不成。当然,仓促迁都未免不智,而且朕现在也还没有想好具体迁都到哪里去,不过有几个大致的方向,这些方向本来就应该加强建设,不如暂时先建好几个陪都,等到各城完善之后再做决定。”

看着殿内群臣有些疑惑有些愕然的脸,郭炜的心里面委实高兴得很,就算是不迁都,花钱的事情总是免不了的,设立陪都加强朝廷对一些战略方向的控制和支持力度,这种理由没有人会反对吧?而陪都的建设显然得按照京师的规格来做了。

至于迁都的事情,既然朝议已经讨论到这种深度了,群臣意见相当不一,有争执不下的迹象,那么这时候由皇帝出面定调也就不算独断专行了。迁都是一定要迁的,汴梁作为都城的好处就只有一个漕运方便,反对迁都者的主张不外如是,这一点等到几个陪都都建好之后,再让他们去具体权衡利弊就是了。

“我朝之前如隋唐及前朝一般用两都制,汴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如今国家土地广大,外敌尚强,间隔仅四百里实质相邻的两都似不敷用,朕以为当增设南北两京。昇州为南唐旧都,地处江南,且可出大江而直通东海,乃控扼东南之要地,可升为江宁府,以之为南京;幽州北平府总燕山冲要,北当辽国,由军粮城出海可通女真、高丽,宜作北京。”


状态提示:第九章 设立陪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