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戏梦京华>第二十九章:《风筝误》上

今年华夏戏曲学院附属二中的元旦晚会出奇的热闹。

正旦班的沈老师先是在《华夏好歌手》上走红,然后又在梨园中接受了第一小生方少白约战,

这件事在近期闹得沸沸扬扬,许多媒体朋友在得知沈月楼会在戏曲学院附属二中的元旦晚会上演出后,纷纷赶到了现场。

昆曲小生和京剧正旦合演的这出戏排的非常顺利,虽然演员大部分都是学生,但专业素养也算可以,勉强达到了登台表演的水平。

沈悠端坐在戏台后面,看着这群还很生涩的戏曲演员。

赵宝儿含情脉脉的朝他看来,应该是为了尽早入戏。

装扮成中年美妇人的苏雨青看上去有点局促,她虽然学戏多年,但天资不好,登台表演的经验很少。

昆曲老生打扮的杜弘毅十分淡定,底气十足,一看就是有多年戏台经验的老演员了。

看到活泼好动的林小琳与何婷婷仍在嬉闹不止,沈悠不由得摇了摇头。

在京剧班子里,一般上了妆的演员就不能再说话了,以免自己分心出了戏。

不过,这一场也就由着她们嬉闹了,她们在戏里就该这么闹腾,因为,这次要演的是一出喜剧。

陈二奎坐在戏曲学院附属二中的校领导班子里,他看着身后的滚滚人潮有些感慨,也有些骄傲:

这些人都是冲着小悠来的,

小悠现在真的成大明星了啊!

刘玥和于妙津也坐到了戏曲学院附属二中的戏台下。

她们跟其他人一样,都在等着沈悠出场。

戏台上的学生在表演秦腔,下一场就到沈老师的节目了。

秦腔吼完,一名长相端庄的校园女主持上了台。

“下面请您欣赏,京剧和昆曲结合之作《风筝误》,表演者:沈月楼,苏雨青,杜弘毅,以及京剧正旦班和昆曲小生班的学生们。”

不需要妙语连珠的串场词,只需带上那个名字,台下观众就会给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见是沈老师第一个登场,台下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更热烈了。

本来《风筝误》的第一场戏是巅末,上来就会直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的梗概。

为留悬念,沈悠略做调整,把这场总结戏改到了最后。

曲笛和三弦声响起,第一出戏改为贺岁,是鹊桥仙的牌子。

沈悠穿一件青色巾服,衣饰简素,看上去fēng_liú儒雅,但见他轻笑一声,张口言道:“小生韩世勋,字仲琦,茂陵人士,人称我当世的潘安,我自比南朝的张绪。

早年间不幸父母双亡,所以,别看我如此俊逸潇洒,我到现在都还未与女子婚配。

幸亏,靠着同乡的戚补臣将我抚养长大,今乃元旦之日,我需得整肃衣装,来给他贺岁。”

“小书呆,这个韩仲琦可真自恋,人家夸他有潘安之貌就算了,他还自比才华和颜值并重的南朝张绪。

我听说这些戏词都是小楼哥哥自己写的,而且,他还非要当戏里的男主,小楼哥哥心里肯定也是这么自比的。”

刘玥轻笑一声,与身边的于妙津说些话,眼睛却盯着沈悠在戏台上的小生扮相流口水:真是怎么都好看啊!

于妙津换了个发型又重新配了一副眼镜,衣品也提高不少,整个人看上去清爽多了,气质也更加干练了。

对于刘玥说话不看人的行为,于妙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好好看戏,莫要说话!”

沈悠扮演的小生韩仲琦来到场中,杜弘毅扮演的老生戚补臣也出了场:“贤侄不必多礼。”

戚补臣是韩仲琦的养父,在戏里也是一个正面人物。

接下来演了一些零碎之事,很快韩仲琦就和戚补臣家那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戚友先见面了。

清明时节,公子哥戚友先欲上城头放纸鸢,于是派遣自己的家僮去让韩琦仲画风筝。

韩仲琦画完风筝,看到外面清明好景,心生所感,于是就在风筝上题了一首小诗。

家僮将风筝交给戚友先,戚友先欢天喜地的放着风筝,不料风筝断线,落到了隔壁詹烈侯的小妾柳氏院中。

詹烈侯的小妾柳氏也是个中年女文青,她见上面题了一首好诗,就想随意附和一下。

只是,她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好,于是,就把自己才貌双全的女儿詹淑娟找来,让女儿在那风筝上原诗的后面也题诗一首。

让女儿题诗只是柳氏文青病发作而已,并没有其他用意,不想却由此引来了无数的误会,这才点了戏题风筝误。

戚友先的书僮寻着线索从柳氏那里索还了风筝,正赶上戚友先呼呼大睡,于是书僮就把风筝交给了韩仲琦。

这是一“巧”。

韩仲琦见风筝上在他诗后面写诗的是女子手笔,一询问,才知道詹家次女詹淑娟貌美而有才学,他猜想这诗肯定是詹家二小姐写的。

这韩仲琦也是个聪慧机敏的人物,他对詹家二小姐起了心思,于是,他在风筝上再题了一首求婚诗放上去,故意把风筝线弄断,让风筝落到詹家,然后,让书僮假借戚友先的名义去索还。

谁知道这一次,风筝却落到了詹家另一位小妾梅氏的院中。

原来,詹烈侯府中有梅氏和柳氏两房姬妾,她们之间一向不和,经常为了詹烈侯争风吃醋。

为了避免二个小妾争吵,闹得家宅不宁,詹烈侯在到别处赴任之前,特意将一宅分为两院,中间用一道高墙相隔。

梅氏膝下也有一女名为爱娟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风筝误》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