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仙侠修真>小道士李青山>第五章 自古修道艰

很快,李青山就知道了到底是羽扇厉害,还是拂尘厉害。

老道士接手管教李青山之后的第一、第二年,对他的功课内容保持了不变,要他还是每天五更起床温习功课、抄书练字,用餐之后半个时辰高声朗诵,然后仍是学习各家经典。

两年之后开始了变化。老道士要求李青山不再学习诸子百家经典,而是转为集中攻读道家典籍,从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太玄经等道家真经读起,道家“三洞四辅”都择最经典而学之,天文历象、医药典籍、占卜术数也涉猎。

之前,因为“上官老先生”的严苛,李青山读书的心性早已十分坚定,极少分神。但少年毕竟是少年,总有心神飞驰或偷懒时刻,老道士总是明察秋毫,一般是先“哼”一声随即出手,拂尘横扫之痛比上官老先生的羽扇还更厉害。

自古名师出高徒,哪一个不加以棍棒?或许老道士深谙此理,打起李青山心安理得。

这里道观小,藏书并不算多,但都是经典之著。只要李青山学完某一阶段,下一阶段的典籍都会出现在他的案台上。这些典籍,都是由老道士精心选择。

但道家典籍又远比原先所学大为不同,有的内容恣意汪洋,有的晦涩艰深。若按字面理解,李青山可解得明白,若要深入领悟则需要年纪及阅,这对于此前的李青山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许多典籍只能强读默记,他的脑海中就如一个大房子,一本又一本的典籍塞入其中。偏偏老道士又爱考究他,稍有默诵不顺或者注解不明,又免不了一顿拂尘横扫。

“酸儒还是比穷道好一点”,李青山心里暗暗想,但嘴上万万不敢说。

“上官老先生回家了,不知道收了新学生没?”他情不自禁又想起上官老先生。

其实背书始终是他的强项,许多典籍还是背得下来,就比如那几部道家大典,天天诵读,倒背如流。加之老道士对其中几部道家大典的注解格外用心,所以他领悟起来也很透彻,入心入脑。

而随着年岁渐长,老道士逐渐给他增加了许多“功课”:

十一岁那年,李青山必须每夜练习抓物取物三千次,修习夜视之法。还要他每天晨起就操练一套天下人皆会的强身健体拳,五更起先拳,再温习功课。

十二岁那年,李青山要每天上山砍柴、挑柴下山,须得是道观千丈之外的木柴;每天下山挑水,挑水上山,须得是山脚之水。

十三岁那年,李青山开始修炼一套日夜运行的呼吸吐纳之术,逐步养成吐纳规律。

这几门功课中,尤其以那一套呼吸吐纳之法最为玄妙,不仅白天做功课、干活之时能调理呼吸,就连睡觉之时也能自行调理吐纳。勤练一年之后,他的呼吸吐纳已极有规律,吐纳平稳,上下山挑水、砍柴健步如飞,不再气喘心塞。而且,他好像能感受到气息进出丹田之状,丹田内常感空虚之状。

到了十四岁那年,老道士取出“紫云神剑”,要李青山每天至少用一个时辰“悟剑”。所谓“悟剑”,无非就是叫李青山手举宝剑放平,剑尖上放一颗滑溜溜的圆珠,不能让其掉下。一个时辰后,再取一根粗木,划数十标记,要李青山每一剑都能一击削掉一处标记所在。

老道士耐心解释说道:“若用剑,先悟剑。寻常剑法讲究剑招、剑式,高明剑法讲究剑意、剑气,讲一个理、气、力三通。你若真想用好这把神剑,就要悟一个身剑合一。剑在手,就要使之成为你的血肉,其长短、厚薄、宽窄、轻重、钝利都要了然于胸,而你的喜怒哀乐、快意恩仇也要贯注于剑。”

“让你举剑挺珠、运剑削木,无非是让你感受剑身,让你修心修气,以达到心静、气舒、意凝。若按我此法长此修炼,举珠不落、削木必中,自然能达到心静意凝、心剑合一,到时蝴蝶飞鸟、飞花落叶落入你剑中,也休想逃得出去。”

听着似乎容易,练起来特别难。起初,李青山连剑都举得不稳不平,更别提达到举珠不落的境地,每次圆珠刚放上去就“哐当”一声落下,几百几千次都是如此。

削木也是差不多,每次出手,不是差之太远,就是偏之毫厘,极难一击必中。

为练这把神剑,他常常心烦意燥,生气之时举剑怒砍石、砍树,道观门前的石块、树干没少被他劈烂。往往此时,就是褚四海极为快乐,在旁乐此不疲嘲讽道:

“哎哟,剑神李青山举神剑砍石头,原来神剑这般用法啊......”

“砍树还砍得挺好的,哎,别停......”

“你就这点本事了,小青山.......”

山上清净,小道士修炼之时,老道士虽然也在闭目清修,但其实无时不刻在观察着李青山一举一动。他见褚四海常和李青山时常吵闹,闲暇之余都混一块,于是再三叮嘱褚四海,万万不可教李青山任何武功。

老道士解释道:“青山练武时机未到。如今只需诵读经书,健身强体,修心明境,养势蓄势,胸中养成天地之势,今后北冥之力方能收入。”

褚四海觉得老道士说的似乎有道理,但又不合常理。按照常理,谁人不是照着秘籍就练有武必学,打小练起,技艺才纯精。可李青山这样到了十多岁还不操练武功,今后武功如何能纯熟?

但褚四海毕竟也知道老道士对李青山寄望极深,所谋皆是长久计,所做之事必是精心谋划。因此,他也真的丝毫不敢向李青


状态提示:第五章 自古修道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