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大魏太武>第二十二章 倚翠阁

出了钱家,曹宏只觉得胸中有股怒火没处发泄,憋得难受。往日在宫里虽然见惯了尔虞我诈,但从没见过有人竟然如此嚣张,不讲阴谋不讲曲折,就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侮辱一具躺在床上的尸体。曹宏很想将那个许之安抓住痛痛快快地打也好、杀也罢,但是理智让他按捺住胸中的不忿。他知道只要没有抓住真凭实据,自己拿许之安这种地头蛇根本没办法。

回了驿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曹宏见王瀛还没有回来,便也不等他们,合衣躺在床上心里头想事情。

孟津县迟迟不将三长档籍呈送府衙,看来其中定是许家暗中动了手脚。钱老太爷本来被选为党长,但是家中二子在结婚前一夜突然暴毙,别的乡备选的三长也都遭遇了相似的事情。这许家在县中势力之大,手段之黑可见一斑。

想要将三长之事办好,必须要解决许家之事。解决掉许家,县衙是靠不住了。曹宏这时从床上一跃而起,心里暗暗想道:“既然别人都靠不住,自己这里先查起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事,计较太多反而患得患失。”曹宏主意一定,心里也稍稍好过一些。

这时候院子里响起王瀛等人的说话声,曹宏迎了出去,只见那王瀛三人,面红耳赤,想来是喝了不少酒,见到曹宏,其中一个书办笑道:“李司吏,今日你不去真是可惜啊。那翠儿的小手,啧啧!”

另一个书办面露不屑说道:“小手算什么,知道什么叫皮杯喝酒吗?”

王瀛三人色眯眯的相视大笑了起来。

王瀛自己站不起来了,由旁边两个书办搀着说道:“兄弟们,明日,明日还是我做东,好不容易躲了家中黄脸婆的管,这次非要在这孟津尽情耍个够。”

曹宏见三人醉的大吵大闹,忙叫过驿卒分别将三人搀着送进了各自房内。

第二日早晨醒来。曹宏见那三人酒醉未醒,便自己去县衙打听消息,谁知道,门子根本不给传话,只说县令老爷,往日里午后才会理事,那还得看有没有喝醉。

曹宏摇了摇头,心想这样的县令恐怕是斗不过许家的,不与之沆瀣一气就是百姓之福了。彻底对官府失了指望,曹宏只能自己去查此事。挑了个卖早点的小店,吃了些东西,又跟掌柜的打听了许家所在,曹宏便结了账,自己寻着去了。

说到许家,这孟津就没人不知道的,那掌柜对曹宏说,顺着街一直向东走,孟津县郊,有个坞堡就是许家了。

所谓的坞堡就是小型的城池,晋末以来,北方一直战乱不断、盗贼并起,当时中原汉人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的,大多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战乱。久而久之,大的坞堡可以比肩城市,小的也星星点点地散在天下各地。因为结堡自守的汉人,多是以宗亲和乡谊为纽带,所以坞堡之兵甚是凶悍,一般的州府之兵根本拿他们没办法。每个坞堡都像一个小国家,而坞堡的主人多是当地大族的宗主,这宗主在这坞堡之内自然就是皇帝一般的存在了。

任何朝廷定是不允许这样的法外之地存在的,自前汉光武帝下令摧毁坞堡,但总是禁之不绝,后来黄巾军造反,这坞堡就更是盛行于世。曹宏的父皇曹珪就是看到坞堡聚其民,薄其税。严重影响了大魏的根基,所以才下定决心要铲除坞堡这一畸形的存在。

但问题是,战乱连连,汉民对于谁做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给谁种地不是种,大家聚在一起,管他外面闹得再凶,咱们在堡里过自己安稳日子当然更好。前汉以来,虽然朝廷一再三令五申取消坞堡,但大大小小的坞堡还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在中原各地。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刀子割肉,曹珪的“三长制”就是为了针对这些禁之不绝的坞堡的。

现在国家已经十多年没有战争,土地撂荒的很多,如今国家出地,收很少的税,将汉民从坞堡里吸引出来,由三长管理这些民众,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像以前,朝廷将地方的控制权交给宗族。

民众见有地可种,还不用交那么重的税,关键是,周围还安全,不用打仗。自然就有人愿意从坞堡里走出来。

坞堡的宗主见再没人种地,以供养他锦衣玉食的生活,肯定是要阻挠朝廷的法令实施起来的。孟津这些三长们接二连三的出“意外”,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出了孟津县城,曹宏走了没一会,便见到一座坞堡像头怪兽一般伏在这旷野之中,坞堡的堡壁是由土石砌成,约莫两人高,堡壁上有坞兵巡逻,堡门大开着,有坞堡里的民众络绎不绝的出来,去堡外的田里耕作。

曹宏想想刚出来的孟津县城,城墙不过是土墙,还塌了一大段,至今没人修补。县兵更是少的可怜。只几个在城门口懒洋洋的晒太阳。再看看眼前的庞然大物。纵是曹宏来时信心满满,见到这坞堡,也是不由得在心里告诫自己要加倍小心。

曹宏正四处打量这坞堡,只见堡里驶出一辆牛车,本朝不像前朝那样缺少马匹,但是民间还是用牛车的多。虽是牛车,但车身用上好的细纱裹着,一顶车盖装金饰玉,牛车之上几个衣着华丽的公子哥,正在一边喝酒,一边指着野地里那些衣衫褴褛的农人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曹宏见那牛车上,笑的最大声的那人不正是昨日大闹钱家灵堂的许之安吗?

见牛车向孟津县城关方向行去,曹宏赶紧跟了上去。

<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 倚翠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