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85章 董明与蔡邕的谋划

改革,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至少要以十年为时间单位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三十年以上才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董明跟学生们聊到了半夜,将自己的计划一点儿一点的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他们。当然,只是说了其中的一部分,关于科考和新学的部分。至于其他的,董明没有说,关键是,现在说了也没太大的用处。

在董明跟学生们聊天的时间里,不间断的有人投上拜帖,想要拜见董明。当然不是今天,而是之后的两三天,至少十几个当朝的大臣送来了拜帖。

与此同时,蔡邕还派了一个下人过来,带了一句话。只是普通的道喜,表达一下老友重逢的喜悦。

事实上,蔡邕更想自己来一趟。但是一个当朝太尉,夜访太常,这事儿传了出去,不知道会变什么什么幺蛾子味道。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是皇帝还在,高官们私下里还是要保持距离的,不然高高在上的陛下们可不会觉得放心。

到了后半夜,董明觉得乏了,便停了下来,让徐庶招呼大家留宿。荀攸是个没官职没品秩的大闲人,笑眯眯的答应了下来。

荀璦和戏志才则要回衙门,明天一早他们还有公务。王韦和刘威倒是留了下来,他们俩本身就在洛阳城外任官,这会儿肯定是出不了城了。

翌日,董明睡到了日上三竿的时候。醒来之后,董明换上了官府,他得去坐班。

太常,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周朝的宗伯、秦朝的奉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简单的说,董明地位很高,九卿之首,只在三公之下。可是真正掌握的权力却非常小....军政财,全都不经手。

到了署衙,董明被两个小吏迎了进去,到了正厅,太常各部门所有的主事官员,十四博士都整整齐齐的端坐着等他。

这让董明很是意外,他本以为会有不服管教的家伙给他一个立威的机会呢。

不过属下听话,他也觉得省事儿。踱步走到首座,坐了下来,笑着道:“某家董明,添为太常之职,诸位同僚今后我等可要携手共进啊。”

场面话,说了那么一句,然后大家寒暄一二,也就散了。虽然太常是个清水衙门,但毕竟是九卿衙门之一,该有的忙碌样子还是要做出来的。

刚才寒暄的功夫,董明记住了自己手下这些人的名字和官职。首先是太常丞,也就是董明的佐官,姓王,出自太原王氏,名叫王方。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的。不过董明倒是通过【眼力】技能,看到王方内政值中,高达九十的文化值。是个文化人没错了。

太史令,叫张枢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头子,看谁都有些不顺眼的样子。对此,董明只能表示,史学家就是脾气硬。

博士祭酒是赵岐,一个很传奇的家伙。去年这哥们还是议郎呢,今年不知道咋了,就成了博士祭酒。桓帝时因得罪宦官而逃至北海卖饼,被孙嵩救至家中。孙嵩也是个妙人,将他存在墙壁中好多年,后来遇到了大赦才放了出来。

延熹九年的时候,成了司徒湖广的马仔,后来成为荆州刺史,按照这个节奏,他应该九卿保底,三公有望。

结果被卷进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囚禁了十多年。一直到去年才走马上任,成了议郎。不过大概是人老了,不想管事儿,就来太常这个清水衙门混日子。

这老头,快七十岁了。董明都担心他活不到来年。当然了,事实上这老头活到了九十多岁才死,就寿命这一块,拿的死死地。

太祝令,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太祝令是个很圆滑的胖子,一笑起来眼睛都快没了。三十出头,姓周名文。出身寒门,天然对董明很是亲近。

太宰令,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太宰令叫王鹏,是个干瘦的文士,西凉人。董明大概是受到了印象中贾诩和李儒的影响,总觉得西凉的文人都阴恻恻的。

大予乐令,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大予乐令,叫陈乐,是个乐呵呵的年轻人,年龄应该跟董明相当,二十七八岁。据他自己所说,他还是蔡邕的学生。这个念头倒是没人敢冒充这个,听到陈乐的话,董明就知道这肯定是自己人。同时也为蔡邕点赞,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也学会塞人了?

事实上,蔡邕压根就不记得还有这么个学生了,董明是典型的想多了。

高庙令和世祖庙令都不在,人家都在长安看坟地扫墓呢。

这些人中,王方必须争取过来,如果不能,董明就得考虑换人才行。赵岐是经学大家,又接近七十岁高龄,别说董明了,就是刘宏见到他也得装孙子。这人能争取就争取,不能争取就放着不动即可。

陈乐是蔡邕的弟子,算是自己人。周文的亲近之意董明能够感受到,知道这也可以当成自己人。王鹏嘛,阴恻恻的,看不出喜好,实在不好说。不过也可以先接触一段时间看看,能争取就尽量争取了。

第一天,没什么工作。这个时候不年不节的,也没有告官上任,刘宏更是因为身体不适,这些年也不瞎折腾。太常的日常工作已经变成了维持太学的运作和听几个博士吹牛啵依。

到了下午的时候,蔡


状态提示:185章 董明与蔡邕的谋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