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医将婿>第100章 丰都市二

陆士季在洛阳城的名望终归还是有的,老头听到陆士季的名字,怒气消了一半,但也有些怀疑,这个女子会不会是陆士季的女儿。

陆元子背对着老者,深舒一口气,缓缓转过身来,朝老者投以僵硬的微笑:

“您老姓薛吧?薛伯伯,您老去过我家的,家母的病榻就是您老做的呢。”

“啊,真是陆娘子,这这这,哎呀,我真老糊涂啦,看看我说的都是什么话啊...”老头脸色通红,扇了自己一个嘴巴,他相信陆士季的女儿绝不是沉迷那种事的女子。

李木杨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老人家,这回您信我了吧,我真是悲田坊的医师,这就是治病救人的用具。”

“明白明白,这生意我接了。”

“您老能做好?这个有些复杂的...”

“公子尽管放心,那贼子何稠就是老夫的徒弟,辱没了师门啊,老夫做的必定比他做的好,活动自如,能上能下...”

“好了好了,我相信您老,那这个价钱多少?”

“好说好说,待老夫做好后亲自送到悲田坊,到时候再结算,只收料钱不收工钱。”

“那就谢谢老人家了。”

李木杨也不客气了,谁让这老头口无遮拦,让他们难堪了,也相信这老头不会讹他,况且老头都不要定金。

李木杨和老头又交代了一些细节,便离开了木材市场。

定完这些用具,李木杨也算安下心了,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时代做不出得心应手的手术设备,没想到遇到了高人,这还得感谢杨广,真是有需求就会有供应。

四人又来到石料市场,此时的石料用于建筑上并不多,基本只是地基,所以大型青石只有两家在售,其他家多数是在雕刻墓碑的,偶尔也有些雕刻佛像或者稀奇古怪的动物。

李木杨定制了五十块青石板,用来在悲田坊院中铺设几条必要的石板路,防止雨天泥泞,花去了三千文,也算是了解了石料的价格,只是这些数据对于他来说意义不大,毕竟他没学过建筑设计,也不知道建一座房子需要多少石料,多少木材。

离开石料市场来到粮食市场,由于打仗,朝廷对于粮食的采买控制也很严格,丰都市的大粮店不多,只有五家,可以看出都是卖粮大户,应该都是跟朝廷里的官员有些关系的。

此时的粮食市场多数都是粟米和糜子,粟米也就是小米,糜子分软硬两种,硬的就是黄米,黄馍馍基本就是拿它做的,软糜子就是大黄米,黏黏的那种,这几种粮食价格差不多,已经达到了斗米三百文。

记得后世记载过贞观盛世年间,斗米三文,百姓安居乐业,可想而知此时的百姓日子有多苦,而且在不久之后李唐围攻洛阳,斗米会达到九千的天价,而且还未必买得到。

李木杨想到这个问题,忽然产生了一个决定,粮仓的建设也需提前进行了。

此时也有麦子磨的面和大米以及高粱,麦子面五百文,大米却达到六百文,一倍的价格,而高粱米主要还是用于饲养牲口,所以便宜很多,不足百文。

李木杨在一家销售高粱米的店里多停留了一会,试探性的问了问价钱,可以判断,如果多买还能便宜。

最后李木杨买了两斗麦子面,他实在不喜欢吃糜子面做的面食,毫无劲道,条件允许的时候还是可以稍稍改善下伙食的。

一斗大约十二斤,阿古扛着两斗面还是很轻松的。

看完这些,李木杨就没有别的要看的了,便问陆元子有没有什么要买的,陆元子此时心情似乎好了很多,想了想走向一条巷子。

这里几乎就是属于女人的市场了,琳琅满目的首饰,异国风情的配饰,五花八门的胭脂水粉,还有些做工精美的针织品和手工艺品。

到了这里,芸儿也兴致盎然起来,陪着陆元子四处看着,李木杨和阿古便成了跟班的。

陆元子看上了一只发簪,芸儿给她戴在头上,陆元子照了照镜子,似乎不满意,又放回去了,随后又去了一个针线摊子,看了看五彩丝线和绣花针,似乎想起了什么,怔了一小会儿,便离开了这个摊子。

在一个胭脂水粉的摊子旁,陆元子停留的时间最长,也拿起一个胭脂盒问了价钱,似乎是觉得有些贵了,又放了回去,但能看得出她的确是想买这个胭脂盒。

阿古碰了碰李木杨,朝那个胭脂盒指了指。

李木杨问道:“干嘛?”

阿古翻了个白眼。

李木杨继续望天。

阿古对李木杨投以鄙视的眼神,也替自家小姐委屈,这个未来姑爷就是个铁公鸡啊,一点不懂得讨女子欢心。

其实不是李木杨铁公鸡,而是他知道这个时代的胭脂水粉含铅量很高,对肌肤伤害很大,所以才不想给陆元子买这种东西。

就这样,逛完这条街陆元子什么也没买,但也有些心满意足的样子,看得出她也是很久没逛街了。

下一条街是酒楼集中的区域,比较热闹,有一间二层酒楼,帷帐从上至下垂落,一名身着暴露的歌姬正在二楼露台扭动着腰姿,引得路人纷纷注目,也有拍手叫好的,偶尔传来一些荤话。

陆元子和芸儿看了一会便朝前走去,阿古倒是不舍得离开这里,目不转睛的看着胡姬。

李木杨敲了下阿古的头,推着他离开了这里,阿古还哈哈笑着朝胡姬挥手告别,似乎跟人家很熟似的,只是人家根本没看他一眼。

随后进入的便是


状态提示:第100章 丰都市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