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仙侠修真>深山中的独行侠>第一章 第二节 独行侠陈贵根的成长(二)

当陈贵根前胸的沙子增加到一百斤的时候,依然能蹦跳的非常自然时,这就证明陈贵根的腰力已经练成。峨眉派弟子多心乐接下来就给他讲第二个故事燕子抓蜻蜓,同样是以一边讲一边用动作做出来,带动陈贵根的好动心。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群小燕从空中飞过,突然看到树林里有很多的蜻蜓在不停的飞来飞去。可现在不燕子的肚子已经饿了,如果再不吃东西的话,那么就真的飞不动了。于是,小燕子就直接将蜻蜓看成了食物。快速的将自己的翅膀拍了一下,直接飞到了蜻蜓群中去了。可蜻蜓不会自己停在半空等着小燕子来吃,而看到小燕子快速的飞来时。在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蜻蜓群体给散开,各自使着各自的本领飞着逃命去了。这时小燕子看到蜻蜓们都已经散开了,加快了速度寻找着一个目标而追上去就是一口,将小蜻蜓直接咬在了嘴巴上。三下五除二个将整个小蜻蜓吃到肚子里去。因为一边讲一边做动作,而每一个动作都是非常标准。看到陈贵根又一次的对新动作产生了热血沸腾。这时峨眉派弟子多心乐就故事中的弹跳动作教陈贵根做起来,现在是双只腿上绑起沙子来,一开始每只腿上以一斤的重量进行训练弹跳,当陈贵根腿上一公斤的沙子时弹跳到三米高的时候,继续加重沙子。直到二只腿上的沙子增加到一百斤重时,依然能自然的弹跳到三米高空去,陈贵根的弹跳就算成功了。

陈贵根在师兄多心乐教导下九个月以来,渐渐的将自己想家的心里彻底消除了之后。峨眉派弟子多心乐,就会第三个故事松鼠大战大公鸡,来引发陈贵根好斗的心。因为他的腰力体能都有了,接下就是格斗基础,所以峨眉派弟子多心乐就用松鼠大战大公鸡的故事动作来引导他。

在一座大山的脚下,有一只松鼠走下大树来寻找自己的食物时。刚好在一块礁石上遇到一只大公鸡正草丛边上抓了小虫吃时,松鼠对这只比自己大很多的大公鸡产生了兴趣。想试着看能不能将这只比自己大许多的公鸡成了自己的午餐,松鼠围绕着大公鸡转了几圈。由于,松鼠的动作有点过大。而惊动正在觅食的大公鸡,大公鸡被松鼠的动静吓的一跳,还以为是什么天敌呢?一看原来是一只小小的松鼠,心想自己这么大,而松鼠这样小,要打它还不是一二分钟的事情。于是,就放松了对松鼠的警界之心,继续吃它的小虫子。可是,小松鼠却没这样想,就是想偿偿鸡肉的滋味是什么样,看到大公鸡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这时小松鼠的胆子就渐渐的大了起来,慢慢的走到大公鸡的身边。想了想如果我现在直接用猛力打过去话,那么公鸡是一定会和自己决斗的,它的体力又这么大,力气也不在自己的话下。因此,必须采用战术动作或者采用其他的办法,彻底的一招将大公鸡给打趴下了,不然自己也会打的半死不活的。于是,当松鼠走到离大公鸡不远处时。立马围绕着大公鸡转起圈来,大公鸡看到松鼠在自己的身子周围傻傻的转起圈来时,就一直看着松鼠转圈。松鼠渐渐的加快了转圈的速度,看的大公鸡将自己的眼睛都要花了时,松鼠一个急跳用自己锋利的牙齿直接在大公鸡的脖子上就是一口,直接将大公鸡的脖子给咬断。大公鸡一下毙命,小松鼠也就成功的吃到了自己想吃的鸡肉了。

这时的陈家七公子陈贵根自己热血沸腾的跟着师兄的讲故事的动作直接做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喊着“哈!哈哈”。峨眉派弟子多心乐看到师弟陈贵根自己都做了起来,心里很是开心,知道师弟陈贵根确实是一个习武的好材料。于是,就直接教了一套峨眉派武功秘籍中的一套醉爆散打拳法,站如钟,行如风,气质丹田;双手握拳。第一招开天霹雳,单拳直逼前方眼与鼻之间;第二招快马加鞭,紧跟着单拳的另一拳头,就是前方头部的耳朵部位;第三招跳弹飞越,双手竖起,而单膝肘领前方腹部。第四招越山倒海,整个双膝肘顺着前方的人形倒下的一瞬间而直接跪在胭脖之上等等,这一套法是每一个峨眉派弟子练武前的基础动作。

一年之后,在峨眉派弟子多心乐师兄的调教下,逐渐有了腰力,体能及简单的基本动作,这样让少年的陈贵根有对武功的全面爱好。这时,峨眉派掌门漂香大师要求本派弟子多心乐,对弟子陈贵根的基础练习而逐渐转入综合练习。峨眉派弟子多心乐紧听掌门人之命,逐渐对师弟陈贵根加大了训练的方法,同时也扩大了师弟陈贵根的综合体能范围,每日从简单的训练逐渐走向日常生活中劳动训练中来。早上横手单提水十斤,提满生活用水水缸五十个,每个水缸的存水量为六百斤;逐渐增加到五十斤,提满一百五十个存水量为六百斤的水缸。每次提满水缸之后,继续重复的训练腰力体能弹跳,下午重复的训练醉爆散打拳法,做到每一个动作极为标准而迅速敏捷,峨眉派弟子多心乐师兄再另外一些拳法套路传授给师弟陈贵根。

当峨眉派弟子陈贵根基本掌握了本派所有拳法套路之后,功力也在逐步上升。渐渐的进入峨眉派众弟子日常训练中来,练习综合兵器对抗,刺杀,自我防身等等。由于,陈家七公子陈贵根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很快成了峨眉派掌门人漂香大师的得意门徒,学习峨眉派最高层武功秘籍中的武功。

十年后,峨眉派弟子陈贵根对抗获胜所


状态提示:第一章 第二节 独行侠陈贵根的成长(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