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回到北宋当大佬>第五百三十七章 狄将军,这是……威武军?

上午过去了,攻城之战伤亡惨重,暂时歇息,只待下午继续。

党项人似乎有一种执念,对于攻打大宋城池的执念,这个执念贯穿几任西夏皇帝,却从来不曾真正达成过。动辄号称几十万围城而攻,攻庆州城铩羽而归,后来更是倾国之力攻平夏城,四十万大军强攻许久,死伤惨重,也只能铩羽而归。

有时候也是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为何党项人对宋的城池这么青睐,打了无数的城池,丢下了无数的士卒性命,就好像做的都是无用功,却又乐此不疲。

党项人本就在东西方连接的要道之上,但凡愿意把眼光往西看,去回纥,去西域,去中亚,以党项如此兵锋,开疆拓土不在话下。偏偏党项人就是不愿意往西走,宁愿拿人命与高墙过不去,甚至都说不清楚理由。

若是非要解释党项人的这种执念,兴许只因为党项人也怀有一颗中原人的心,毕竟党项人昔日在唐朝统治下过了几百年,所以有了唐人的思维模式,对中原有一种执念也属正常。

大概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马背上的骑兵,下马攻城,党项人就喜欢干这事,骨子里血液里带来的。

这也导致西军,擅长的就是守城,乃是西北的边境城池百姓,也擅长守城。

这不知给甘奇省了多少心,下午城墙之上再次喊杀震天,甘奇似乎成了甩手掌柜,坐在城下泡茶等候。

甘奇等的东西,终于来了,虽然他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他知道来了,所以此时越发惬意起来。

三川口,地形特点就在名字上,川就是两山相夹之地,可以是河流,可以是沟壑峡谷。川这种地名,在西北相当多,比如好水川。

因为这里就是黄土高原,这里平均海拔都在一千二百米左右,这里是丘陵,到处都是黄秃秃的土山,所以川不仅仅只是一种地形,更是交通道路,重峦叠嶂之间,人只能通过川来行走。所以好水川才会发生那么一场大败,川才是人走的地方。

三川口,顾名思义就是三条川相交之处,自然而然就成了交通要道。黄土高原的地形,不难想象,但是三川口也并非就是进出延州的唯一通道,而只是西北方向的一条而已。

进出延州的路有很多,比如北边金明寨附近,也是一条,又比如西边伏龙山下也有道路。

还有党项人此次进军而来的方向,乃是绥州过来的,便是从东边过来的,过的吐延河,走的青化镇,青化镇东北是永平寨,永平寨有三四千人也正在往青化镇而来。

一个预案,正在被五万威武军完美执行。

党项游骑奔走在四处丘陵山川中间,给李谅祚带来各个方向的情报。说起来党项人打仗还是擅长的,游骑斥候效率极高,在各处到处刺探。

这大概也是甘奇不愿在龙州与绥州之地与党项人开战的原因,一举一动皆瞒不过党项人。所以甘奇才制定了这么一个频频撤退的计划,把援军藏起来,把党项人引到延州来,引到这个到处都是城池堡寨的延州来,这里才有机会让甘奇操作这一切。

情报通过游骑快速传回中军李谅祚耳中。

“陛下,三川口聚的人越来越多,已然过了五千。”

李谅祚又问:“来了吗?”

“未来,皆是逡巡不前,不过有一点奇怪。”

李谅祚抬头看了一眼前方攻城的战事,问道:“哪里奇怪了?”

“有马,好多马,按理说宋人的西军不该有这么多马才是。”

李谅祚站了起来,又问:“骑兵?三川口有五千骑兵?”

“倒也不是骑兵,说不清道不明,若说是骑兵,那些宋兵到了三川口,皆是下马列阵,若说不是骑兵,但是他们阵后又有许多马,很多马,几千匹之多。”

情况真的有点怪,李谅祚皱眉在想,一旁的梁乙埋想得片刻,再次开口:“陛下,要不要臣带一队骑兵冲杀了他们?”

李谅祚依旧皱眉在想,让梁乙埋带兵去杀一番,倒也不是不可,但是敌军也有马,梁乙埋此去,十有八九是无用功,五千人停在那里不敢前,自然就是想着要跑,但是宋人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多马呢?

这事情太奇怪了。

正当李谅祚思索之时,又有游骑来报:“陛下,西边伏龙山脚下出现宋军。”

李谅祚闻言一震,梁乙埋先开口问道:“多少人?”

“五六千之多。”

梁乙埋连忙去看李谅祚,李谅祚强自镇定一番,说道:“无妨,拢共万余人,想来不敢近前。”

梁乙埋又道:“陛下,能来得这么快的,必然是延州本地之兵马,按理说延州不该还有万余人马在外啊。”

“各处城池堡寨东拼西凑的,倒也说得过去。”李谅祚显然已经有了一些预感,但他得镇定,一军主帅,这种时刻显然不能真的显出慌乱,何况也只有万余人马,也不必慌乱。

但是李谅祚又道:“攻城之事要加紧,乙埋,你带一队骑兵左右巡逻着,免得被人偷袭。”

李谅祚这么安排,自然有道理,加紧攻城,能吓唬住甘奇,尽量吓唬,吓唬不住,也要强攻而下,退兵是不可能的。

只是李谅祚刚刚安排下,又有游骑来报:“禀陛下,东边丰林镇出现宋军,人马万余。”

“什么?”李谅祚刚才还镇定,此时大惊而起,又问:“你是不是看错了?有万余人马?”

“小人亲眼看得千真万确,万余人,无数马,甲胄精良。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狄将军,这是……威武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