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我真是个铸剑师>第三十九章,东西二市,禹皇问剑

这一厢的旁山风正在良城牛羊蓄中熟悉理事,一切都显得枯燥而陌生,而另一边秀云城内却是一派繁华景致。

秀云城,乃随国三大城郭之一,位于沆来河北岸,南向楚国,西邻唐国,建于凿天山脚下,凭险而坐,绕河而立,真真一座雄关,气势非凡。

整座城市方圆近十里,城门八扇,都是高两丈的阔道,而城墙更加雄伟,高达五丈有余,使外敌不敢小觑。

城内依井田而制,道路纵横,馆舍俨然有序。商旅熙攘不绝,士族来往依礼。诺大的城市才堪堪收纳住了十万人口,而多余的人口却自发的在秀云城外东西两面建起了易市,亦有数万人口,俗称东西二市。

西市是普通黎庶的交易的所在,一般交易的大多是农业初级产品,用来摆摊设点的,在这里什么鲜果稀罕,奇虫怪鸟,麻衣草鞋等都能在这里找到,鱼龙混杂,一个词,就是脏乱差。

东市,则比较有规模及格调。这里住着各诸侯国的行脚商,各大会馆商社均在这里建立据点,栉比鳞次,互通有无。

东西二市就像人的手掌一样,被分为了两面。

西市住草屋,东市住楼台,西市吃粗食,东市喝美酒,西市演凄惶,东市奏情乐,西市唱哀歌,东市伶人笑。

这一首流传于秀云城稚子之口的童谣,从侧面反映了东西二市人们生活上的不同,虽然有其占理之处,但东西二市的不同却不仅如此。

东西二市真正的不同在于:其一,居住人群的不同,两个层次的人群,就像流水一样,有上游之水,亦有下游之水。西市多国人野人,东市多大夫士人。

其二,东市商贾多为各诸侯国走商,西市多秀云城本地商人,贩夫走卒居多,卧虎藏龙亦未可知。而游商居无定所,逐利而行,其中不乏见多识广的能人之辈,且其中夹杂着各诸侯国的耳朵与眼睛,也就是间谍细作之人。

其三,东市之所以特殊的根本原因是此间住着铸剑师与相剑师。

随国自古以来就多铸剑圣手,与北方吕国并称“剑祖之地”,而秀云城千百年来却能独享“剑都”之名,其美誉正是因这不起眼的东市而来。

当年禹皇欲铸九鼎,遍访天下锻铸能手,历时三年而不得,一日探寻铜矿,途径铜柏山,路过秀云城,遂于城外饮马,遇到两个人在河边对赌,禹皇非常好奇,就走过去观看。

只见其中一人执一柄木剑,对另一人问道:“我这把剑值多少钱?”

另一人观看这把木剑片刻,即言:“此剑乃杨木而剸,直而韧,值一钱。”

禹皇听了他们的对话才知道这二人的身份,制剑的是一位铸剑师,观剑的乃是一名相剑师。这两个人的赌注竟是输者为赢者从河中抓一尾鱼!

禹皇知道了事情曲直后,为他们的赌约觉得好笑,便想起身离开继续上路,谁成想,禹皇刚一转身,那相剑师竟说这把木剑只值一钱,令人吃惊不已。

那位铸剑师也非常吃惊,他用了三月余日才刻好了这把剑,怎么才只值一钱。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相剑师。

可那位相剑师脾气似乎很古怪,只说他已经说了这把剑只值一钱的理由,便不再说话。

铸剑师无奈,只好请求四下之人甄别,而其他人要么乡村野夫,要么孤陋寡闻,竟无人鉴别出此剑的真实价值。

不死心的铸剑师,只好捧剑上前,请最后一人的禹皇甄定价值。

当禹皇拿到这把木剑后,立刻吃了一惊,只见这把木剑通体棕褐色,长两尺一寸,剑身柔而滑,剑体竟十分沉重,上面的铭纹简单而富有韵味,看起来与整把剑浑然天成,令人喜不胜收。

随即禹皇大呼三声:“好剑,此剑当值千钱!”

这一说辞,与相剑师大相径庭,四下里的议论马上纷纷起来,这究竟孰对孰错,一时还难以厘清,那便需要两位各自细致的解说了。

然而相剑师面对四周人群的质疑,却显得丝毫不怯,倒是神情自傲拿出随身的一把骨剑,对禹皇道:“君可敢试剑尔?”

禹皇闻言,碍于此剑不归自己所有,便向那位铸剑师言明,欲购得此木剑,仍旧是出一千钱,乃敢试剑。

禹皇的态度竟令那位铸剑师踌躇不决起来,毕竟自己的木剑在相剑师眼里仅值一钱,而在这位君上眼里却值千钱,一时难以决断。

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该木剑根本不值千钱,但是自己辛苦经年才制作而成的心爱之剑,竟被那相剑师贬得一文不名,因而心里又生出一股一争高下的想法,而且他也更想听听那名相剑师到底有何说辞,于是便对禹皇说:“君上但可一试,无言财帛尔!”

禹皇听那铸剑师说不要钱让他放心去试剑,瞬间便对那铸剑师多了许多好感,同时更加对此木剑有了信心。

“咄……”

咄得一声,骨剑与木剑相交而过,便有一剑应声落地。

此时众人探首相看,那断剑竟是禹皇手中之木剑!

“唏……”

禹皇深吸了一口气,此时他才正视那柄断剑,不及一尺,而断剑截面呈一字形,光滑如水!

禹皇这时猛然抬头向相剑师手里的骨剑望去,可是后者已经将骨剑收入剑鞘,竟无缘再见。

旁边铸剑师此时额头布满了细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当众人正在吃惊中议论纷纷之时,那位相剑师突然开口道:“剑者利刃也,木剑非剑,乃器尔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东西二市,禹皇问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