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愚蠢。九皇子自以为自己母子商议的计策极妙,发现被林如海抢先之后,九皇子首先想的不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东宫是不是在长康宫或者自己的王府安插了细作。

小钟妃当然也是聪明人,而且还是个细致的人,听到九皇子说计划泄露了,小钟妃美目一转,道:“有件小事,皇儿下去仔细斟酌一下,也可查访一二。就在咱们刚定下计策的第三日上,林家那丫头给保龄侯府的史家大丫头送过一回信。”

多巧啊,这边自己母子刚定计,没两日林家和史家就借着自家姑娘的名义通信,再然后,林如海就抢先将自己母子定的计划递到了御前。

九皇子在长康宫用过午膳,便告辞出宫了。自然,九皇子几时入宫,几时出宫的事,转瞬太宗皇帝也知道了。

而在林家,黛玉在大朝会当日就知道了朝堂上的结果,和黛玉商议朝堂大事,已经成为林如海的习惯之一。

黛玉听完林如海的叙述,低叹了一声,道:“好险。”

今日户部的收获比林如海想象的要大,但是户部赢得很险,若不是林如海临时改了方案,这回事情的发展还真会如九皇子和小钟妃的预料一般,新衙门的主要官职落入九皇子一系的手中。

林如海也笑道:“是啊,很险。卓小王爷送来的信息很及时,咱们来得及改对策。”说完,林如海又感叹了一句:“后生可畏。”

当初司徒卓送来的信息虽然简短,但是却给林家提供了关键信息,林如海是承司徒卓的情的。

黛玉也知道司徒卓在这次海贸争夺上提供了关键信息,不过既然是司徒卓主动结盟,他给自家提供信息也只是为了让东宫摆脱困境,大家目标一致,各自尽力,谁也不用承谁的情。

黛玉没再说与司徒卓相关的事,沉吟了一会儿,道:“机会来了。”

黛玉的思绪一直很跳跃,林如海自认不是笨人,但也有时候觉得跟不上闺女的思路。问:“什么机会?”

黛玉道:“削了九皇子臂膀的机会。”

林如海扬眉看黛玉。

黛玉道:“九皇子一如当年的二皇子没有退路,现在既然圣上对九皇子已经生疑,便该趁机削了承恩公府的兵权。”

黛玉觉得,这也是前世太子被圈禁后没几年,太宗皇帝会逊位给九皇子的重要原因。

前世太子是被陷害的,承恩公府也参与了。但是太子毕竟是太宗皇帝培养了多年的储君,虽被圈禁,并未被直接逐出宗室。且太子系的官员诸如贾敬等,虽然辞官的辞官、避祸的避祸,但是太宗皇帝可是把班底都给太子留着的,没一个落罪问斩的。

甚至太子妻弟自己的父亲还一直任着巡盐御史的要职。

万一哪天太宗皇帝查清真相,这些人随时可以启用,那些个和长康宫勾结的人家,都不知怎么死。

这种情况下,长康宫极有可能先下手为强,仗着一条船上的人手握兵权,直接逼宫的。

前世太宗皇帝退位那年黛玉十三岁,但是前世的荣国府地位十分边缘化,加之贾府的姑娘们,连外出交际应酬的机会都没有,黛玉实在得不到什么有效信息。别说黛玉了,连贾家也一样没什么朝堂上的消息。

黛玉犹记得前世元春封妃那一日,荣国府听说宫里来了消息,上下老少都吓得魂飞魄散。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无非是贾家消息闭塞,既不知道逼宫的结果,也不知道新帝对贾家的态度。

所以,即便重生一世,黛玉也不太清楚前世逼宫的过程和规模。但是今生提前卸了九皇子一系的兵权,总是没错的。

林如海在文臣之中,已经算做到极致。就算其地位还不如文丞相、吏部尚书等寥寥数人,但是林如海官拜尚书令短短几月,做成的几件大事就是文丞相也要自叹弗如啊。

可是此刻,文官做到极致的林如海也被黛玉的想法震住了,文武官员乃是两套不同的运行系统,作为户部尚书的文官去卸武将的官职,林如海倒是从不曾想过:“玉儿,武将的任命,除了吏部和兵部,为父在朝上说不上话。”

这个道理黛玉自然明白,不过黛玉说的也不是这个:“我目前也没看到具体的时机,但是我总觉得削九皇子臂膀的机会来了。今日圣上之所以会在朝会上故意模糊父亲所递奏折的重点,引导朝臣们暴露本心,证明圣上本就对如今的朝堂格局有所不满。今日九皇子一系暴露良多,圣人必然警惕,那么兵权安排上会有所变动。父亲只需留意这个,再因势利导足矣。”

林如海皱眉思索黛玉所说的话,这个道理他自然明白,不过还有一个棘手之处,“玉儿所言虽然有理,但是毕竟所谓九皇子一系的兵权,表面上也是东宫一系的。山海关的东平王,西海沿子的南安王和粤海的史鼎,都是承恩公府的姻亲。长康宫可以利用这一点,稳固兵权。毕竟在圣上眼里,维持承恩公府的权势,也是巩固储君的地位。”

黛玉自然知道林如海之言也有道理,不过谁说太宗皇帝的看法不会变化呢?“东宫吃亏在元后早薨,后宫无人。不过自古以来,靠鬼蜮小道都难成事。九皇子依仗的,不过是承恩公府几家姻亲的兵权,只要将几家王府逼到自保和支持九皇子只能二选一的局面,九皇子臂膀自断。要成大事,从来不是靠别人扶着走的。”

林如海见黛玉神色坚定,成竹在胸的样子,也颇受感染,虽然父女两个都知道


状态提示:第六十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