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天变>第二百零五章 出生入死
熬太多,他们大批凉州人也愿意回到故土,哪怕难以避免有一场恶战。而他们的多批探子带回去的却有两种相左的消息,必然会让董贼及其谋士非常迷惑,他们越左右为难,而又必须出来时,这时他们更会考虑一切局外的东西,更可能把命运交给一本书,然后我就好控制他们出来甚至接战的时辰了。因为他们别无他法,只要不是益州义军忽然全投降,他们肯定会要出来,而且你们也看过战场,董贼肯定明白,这是一个对他非常有利的战场,他没有理由拒绝而去想其他主意,我只是不让他明白我到底想干什么就行了,这样董贼便会满腹狐疑,行动也会有迟滞,心中更是惴惴不安。关键时候,多给他几个挫折猛击,就算董贼残暴凶横,他部下也多半也要崩溃了,你一直心虚害怕的这支军队就会彻底烟消云散了。”这个美男子一副阴暗笑容。

“书?什么书?”我觉得虽然未及紧要关头,但我还是能抓住一大堆没啥用处的话中的亮点。

“你不懂的一本书。我到了这里才知道这里的人居然都很信的一本书。”

“呃,兄所言者,莫非《日书》乎。”那位长毛野人兄竟文绉绉起来。

我是从来没听过。看来属于地方读物。

“最有意思的是,由于前朝至今此书竟有数次更迭,此间地面,竟有三版完全不一样《日书》,分别为周,秦,汉三版,其中每天的宜忌互有参差。当年董贼与我等在汉中大战,按周之《日书》所云,董贼为吉,而按我大汉之《日书》,则董贼为凶,而秦版为半吉半凶。故董贼不敢造次,分兵而进,则前军为我所歼灭,而后军竟未战而入汉中。此后当夜子时之后秦之书言进军为吉,而周本为凶,汉书所云半吉半凶。后终被你阻隔蜀中。董贼谋士纵颇有微辞,然董贼信之,尤以此战后笃信之,言未明天意而擅动,未知书分地野,当在何地而用何书也。”

“那么如果他完全照着书,哪天出来。”其实我不明白,既然不明白,就直接问结果就是了。

“十日后于谷口扎营,十一日修整,十二日进兵。”二哥显然早已准备好。

可那块算那朝地界。

应该是用周书,只有当年周天子去见过西王母。

这你都知道,董贼亡无日也。不过按着另两本时间该是什么时候。

明天或后天扎营,但他们来不及了,所以只能是十一天或十二天后,反正我们十日前做好准备就是了。我们大概五日后就扎好营寨,以逸待劳了。

他们不会更早到么?

其实那个日子他们就需要在最后几日多赶点路了,我其实就是要拖垮他。然后给他一日修整,把他一鼓作气的锐气泄掉,然后再慢慢磨掉他。

既然说要磨,便要修好放骑兵的营垒,董贼……

你别管,到时候你带着赵国兵过去就行。

董贼骑兵犀利,如何……

我让人早早炖了羊肉,加了菘(白菜),薯蓣(山药),姜,椒,茱萸,应该好了。走,一起去喝两盏,我还得赶回去陪公主。

两位兄长不由分说,拽着心中满是疑问我就走,不过有吃的,还好。

当夜,我和子实兄一屋,榻原本分在屋两头,我们把床榻各自靠一些,这样不需大声说话,借着酒意随便聊聊。

其实也想不起聊了什么,只记得子实兄忽然提起一句:我可以对着你的圣旨叩首,但我不想听到你被人按上什么罪名在什么地方给处死,自己却无能为力。

你那边都听到这风声了?

嗯,且不管是否为真。今上若还在一日,你便有一日最好的为人臣亦为人子的绝好时光可过。然一旦新君上位,而新君又非汝,则弟便有万死之由。莫以身为四辅政而安,不虞其他内外朝之争仍在。今你能拥天子而号令天下,倘若天子以你为碍,其他三辅政若不弃你,则皆为天子之大敌,他人便可承天子之意而号令天下与你们为敌。我等既于四周环围外朝之诸公,便也意味我等为他人分割于四隅之地。言及此处,令尊……赵公将令妹许以二皇子,而诸辅政最后竟又拥立大皇子,虽于公实为无私,然更会令储君心中惙惙难安。而且,你还写了个什么休与以辩的歪词,你要新君不猜忌四辅政都找不到借口。

这种种串起来,确实好像有很多问题,可长辈们为何没想到呢?

除非就是想控制住新君,令其不敢造次,能予便能夺之。

听起来我们像弄权的奸臣。

真之祖及弟之父皆清流,忠君为国,从未擅权,且问何人得善终?

虽然我心里明白他指的是范孟博先生,但我心里还是还了句嘴:我父亲尚在!不要咒他老人家。

父亲其实还算年富力强,这老人家似乎也不妥。

那一夜,我们还聊了许多,未来的种种,当年我们怀揣着种种对未来的美好设想,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机会,却也面对着最艰辛的实事。他的种种辛苦难以言状,我的种种烦恼无人能解。未来究竟会如何?似乎只有一天天过了,我看不到,也猜不出。

夜里做了个梦,一个穿着不知哪家蛮夷衣服的断发小子和我说着令人似懂非懂的话。他说未来他们都用钱生钱,在个冬暖夏凉的屋子里,舒服地拨弄些算筹之类的东西,便能赚钱。他说的我不懂。我只问他,这算筹能弄出吃穿,他说有钱便能买到吃穿。我说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大家肯定不愿累死累活在田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五章 出生入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