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侃侃而谈:

“眼下,萧云在荆州,不过只有不到一千兵马。”

“但,他害怕我们会在这三年里,突然得到了荆州,这样一来,他的计划可就落空了。”

“他赶赴荆州,就是为了警告我们——”

“这荆州,是他萧云的!”

“站在萧云的立场上来说,他能得到荆州的方式,只有一个——威逼刘琮投降。”

“但,我们却是那个最不稳定的因素。”

“不如,先让鲁肃和贾诩进来,我们看看他们的说辞,试探一下他们,再做抉择。”

刘备缓缓颔首:

“好,来人,传鲁肃和贾诩进殿。”

全程。

刘琦只是静静坐着,不做言语。

他心里明白的很。

乱世争锋,哪个不是盖世英雄?

至于他?

拿什么去跟这些老油条斗?

他只能求得一时平安,才会求助于刘备。

唯有刘备,才能保他周全。

至于荆州……

到时候,也只能落入刘备之手。

想着,刘琦眼神失意几分。

片刻后。

鲁肃和贾诩一步步走了进来。

“校尉鲁肃,见过玄德公。”

“军师贾诩,见过玄德公。”

两人纷纷拱手行礼。

看到这俩人时,刘备眼神微变。

想当年,陶谦有难,他赶赴徐州时,就是这俩人去了他所在的军营。

贾诩出策,鲁肃进言。

俩人一配合,干脆就直接把刘备的所有计划,给打乱了!

想来,刘备心里更添几分忌惮。

这一次,却不知,他们又会做出什么事来。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刘备还是和气言道:

“两位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不知,两位来这江夏,是为何事?”

闻言,鲁肃微微一笑:“玄德公,在下此番前来,是为刘琦公子和刘琮公子一事。”

“玄德公如今领兵数万,驻扎江夏,可是为了刘琦公子?”

刘备言道:“景升兄去世前,曾嘱咐我,务必要助刘琦公子,承继荆州大业。”

“景升兄与我有厚恩,为了景升兄的夙愿,备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鲁肃憨厚一笑:“原来如此,玄德公如此仁义,在下佩服。”

“但,在下还有一事相问——”

“荆州如今,归刘琮公子所有,实则是蔡氏共揽大权。”

“想必,玄德公应该也知道,蔡氏绝不会将这荆州轻而易举交到刘琦公子的手里。”

“玄德公,又打算如何?”

刘备笑颜:“子敬兄多虑了,刘琦公子与刘琮公子,本是骨肉,我定会劝说刘琮公子,化干戈为玉帛,免得生出骨肉相残之事。”

鲁肃干脆耿直言道:“恕我直言,如今两家刀兵相见,这化干戈为玉帛的说法,岂不是自欺欺人?”

“玄德公应该也明白吧,这荆州,势必内战!”

“某只想问,大战开后,玄德公又打算何去何从?”

刘备眼神微变。

气氛骤然沉重下来。

鲁肃憨厚一笑:“某是个老实人,只得实话实说。”

“此番,某来此的真正原因,也是奉丞相之命,来问问玄德公,究竟打算做什么!”

这时,一侧的儒生见状,立刻上前一步:“子敬一口一个老实人,可这说话,却是步步紧逼啊。”

鲁肃望向那人:“不知,阁下是何人?”

那儒生微微一笑:

“在下徐庶,字元直,拜见先生。”

闻言,鲁肃笑道:“元直说笑了,某不愿步步相逼,只想以最好的方式,来解决荆州内乱。”

徐庶言道:“那以子敬之言,这荆州内乱,当该如何?”

鲁肃淡淡而言:

“荆州内乱,本便是刘琦和刘琮两位公子的家事。”

“丞相怎会插手?”

徐庶眉头微皱:“子敬啊,你自称老实人,可你这话,说的却不老实啊。”

“你口口声声称,这荆州内乱是家事,丞相无心插手。”

“既然如此,丞相又为何会来荆州?”

“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闻言,鲁肃倒是憨厚一笑:“倒是阁下误解某了,某说的,可都是老实话啊。”

“恕某直言,丞相来此,为的可不是家事,而是……丞相自己的事。”

徐庶冷笑起来:“可笑!荆州本是刘表所属,和你家丞相有何干系?”

鲁肃从容而言:“元直可是忘了,丞相与荆州的三年之约?”

一言,却让徐庶瞬间被噎住了。

三年之约?

半年前的庐陵英雄会上,萧云当着全天下英雄的面,可是对那刘表放了狠话!

三年后,他便要踏平荆州,为孙家报仇雪恨!!

难道说……

徐庶的额头上落下了冷汗。

面前,鲁肃依旧笑颜:“某实言相告,丞相来此,从不是为了荆州家事。”

“换句话说,丞相对荆州家事,并无半分兴趣。”

“谁是荆州之主,谁能承继刘表大业,对丞相来说,都不重要!”

“当年,孙文台葬身此处,这冤屈,可是整整持续了不知多少年啊!”

“无论,谁是荆州之主,谁得荆州兵马,谁就是丞相的敌人!”

“丞相要的,是攻破荆州,为孙文台报仇雪恨!”

“所以,荆州家事,对丞相而言,并无意义。”

这番话下来,徐庶面色阴沉无比。

他自然明白鲁肃


状态提示:第252章 徐庶出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