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解决水灾的办法

他倒想知道是哪个地方官如此大胆,这样的大事瞒而不报。

李世民说完,目光落在顾长卿身上。他刚可听见顾长卿说那是几场暴雨之后的事。

从前只觉他有大才能,难不成这满脑子只想着悠然自在顾长卿还有预言未来的能力?

他回头定要好好的试探一番,确认这事的真伪,首要之急是先解除水灾带给百姓的疾苦。

“臣祖籍徽州,只知道家乡发了大水,有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至今不知道死伤人数……至于地方官似乎是姓房。”文官迟疑着抬起头,随后又惊恐的低下。

提起姓房,就不得不想起这朝堂上另一个有名房姓。

房玄龄。

【抛砖引玉,先说一个不可能答应的,然后再提出另一个就很容易被相信。难不成这文绉绉的读书人竟然把目光瞄准房,玄龄想要把他拉下马?】

顾长卿悄悄思索着,先把这事阴谋论了。

这样的事,一旦捅出来地方官无作为,十有八九要摘掉乌纱帽然后细细审他的罪责。

根本不用多提出一个无理要求这么麻烦。

李世民听着顾长卿的心声,冷静下来倒也不揪急着纠缠谁对谁错了,他随手拿起个物件摔在百官面前。

“其他官员对于徽州之事,一点风声都没听见?”

小官员见这阵势,赶忙跪在地上说自己确实不清楚,心里暗戳戳狠死了,这个贸然提出此时的文官。

难不成就他心怀社稷生民,心疼百姓。早在开刀之前就应该同他们商量一番,不该在这种时候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房玄龄向前一步瞅了一眼暗戳戳把矛头指向他的文官,“那官员既然是房姓,说不准还和微臣沾亲带故,有些关系。一微臣之间应该好好查询一番,免得有人仗着微臣的名头为虎作猖。”

这话顿时转移了所有人的目光,顾长卿轻哼。

【老狐狸在所有人还没有紧盯着这点不放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摘出来,那官员八成和你有点关系。】

顾长卿暗自瞪了一眼房玄龄,怪不得能官至丞相,当真是察言观色的本事一流。

对于这种突发状况的反应也极快。

的确,是只千年的老狐狸。

李世民点点头,尽量压抑着上唇的嘴角。顾长卿总结的很全面,只是不管他们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事得大理寺查清楚以后才能下定论。

“老狐狸。”李世民笑骂,“你这是怕有人把你们拉扯到一块故此随了他们的心愿,朕自然是相信你的,可若真是你房家的人,你舍不得一个失职失察之罪。”

“皇上说的是,微臣年纪大了唯愿陛下安康,海晏河清,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可不想搅和到这种事里被白白误会,数落一番。”房玄龄坦然承认自己的想法。

李世民听着没打算继续掰扯这个问题只说道,“此事交由大理寺卿全权调查。”

“关于徽州水灾你们都知道多少,又打算如何处置?”李世民坐回位置,居高临下的扫了众臣一眼,随后目光若有若无的定在了顾长卿身上。

这条咸鱼给了他不少惊喜,希望在处置水灾的要是上他同样能够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

【李二又在课堂大抽查了,看他一个个脑袋都埋在脖子里的鹌鹑样也知道,都找不出高效办法,或者说心有沟壑不敢言明。】

李世民虽不知道课堂大抽查是什么样子,可看着一个个提不出办法来的大臣,气得脑壳疼。

就算说出来的办法不好,他还能把这些人给吃了,是怎么着?

个个都长得人高马大的,遇见事情怕得跟鹌鹑似的,也不嫌丢人现眼。

李世民刚想再问,就听见自己想要的回答。

【大兴水利工程用以处置水灾是千年不变的老方法了,要是有下水道就好了。走地下水,在加以舒缓和引导形成一套稳定的体系,说不准能够有效的解决和预防。】

下水道?

这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

李世民还没想清楚这一茬,便对于千顾长卿口中古不变的兴修水利的方法感到一阵阵挫败。

真的是他不想变,一成不变能够起到作用固然是好。可还得有多种方法才可,至今还没人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各样灾难的方法,这不都是先人在一次次失败中传播出来的。

偏就顾长卿特殊,整日里不想着如何加官进爵,封妻荫子每天琢磨着怎么不当官又享受。

李世民不禁玩味地想到。

顾长卿一个不着调的竟还敢对先人的智慧指指点点,要是他的下水道没法解决水灾的问题,就把他发到徽州去,让他去修水利工程好好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祖先的智慧,过了千年也适用。

见没人站出,房玄龄四下瞥了一眼自信上前,“微臣有一计。”

“讲。”李世民言简意赅却难掩心中失望,早在房玄龄开口顾长卿又不提正事了,开始想一些没用的闲话。

【这会主动站出来不是为了立功,就是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要是那地方官真和房家关系亲密,或者有什么离得近的血缘亲情,可真有得热闹瞧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要不是顾及朝堂上还有别的卿家他真想把顾长卿揪起来,狠揍一顿,脑子里不多惦记点国家大事唧唧歪歪的,只关注别人家闲话家常。

这画面落在众臣眼中,就是李世民为了徽州水灾的事情忧心


状态提示:第69章 解决水灾的办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