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唐朝地主爷>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四章

棒子对付喷子

山东,临沂府里:

“竖子!”孙副总管往桌上使劲一拍,吓得在场其他人不敢说话。

“竟敢如此!”孙副总管火大不减,手里的文玩核桃转得飞起:“他当真以为当个县伯就了不得了?还不是靠父辈的光!小儿……”

“邬师爷,起草一份奏章,我要看看这小儿能有多大能量!”孙副总管对边上一个老书生说道。

那姓邬的师爷却是劝解到:“东翁,三思啊~”

孙副总管语气不善道:“怎么?你怕了那个小儿?”

“东翁,长安有巡御史,监察道有监察官在此,何必东翁去参他一本呢?何况山东道还有正印官在此……”邬师爷忙道:“东翁,不如驱虎吞狼,让他们二位去参那小儿,即可不落患难,也能试探一下那小儿的后台!”

“唔……”孙副总套也是人精一个,刚才怒火攻心才没想清楚利害,此时忽然明白过来,他只是个贰佐官,上面还有正印,检查,御史一堆大佬需要通气。他如果不通气就上了奏章,不管参不参得了徐清,他自己反正是仕途无望了。

孙副总管赞叹一句:“邬师爷不愧是智囊啊!”

邬师爷见孙副总管纳谏,不由得意,继续道:“东翁,此信当可不说,只须说那小儿纵容下属哄抬粮价,咬定了他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之罪!”

孙副总管将徐清的那封信收起来道:“有道理,一封信粗鄙不堪,拿出去也有伤面子!”

半日后,孙副总管铁青着脸回来了。去找巡御史,说徐清趁山东之危哄抬物价赚钱,巡御史就差一巴掌拍过来了。他和孙副总管说,徐清是县伯家里良田千亩,产业无数,一天下来也比运一趟粮赚的钱多,用得着犯这麻烦?

孙副总管说,谁会嫌钱少,多挣一点是一点。

巡御史说,你要参他,有本事自己去,反正我不去。

孙副总管铁着头跑到监察道那边,举报沧州刺史纵容沧州官吏,私运粮食,抬高价格在灾区销售。

监察官问:“那犯人是在哪里抓获的?”

“山东,人脏并获。”

“那,犯人在山东是送粮,还是卖粮?”

“呃,送粮,但他也是卖给山东粮商。”

“也就是说,抬价的不是他,而是山东粮商喽?”

“不不不,进价高了,山东粮商才高价卖的嘛。”

“哼,我怎么听说是山东粮商自己抬高价格的?”

“这……但官员。经商,总归有伤颜面。”

“孙副总管家里没个铺子店面?”

“呃……”

自此,无论孙副总管说什么,监察官总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反正就是一句话,徐清无罪,刘宿有错,但也不能定罪。

官场之人,谁能不精明?

孙副总管碰了一鼻子灰,走在回家的路上,又被山东道正印官给叫了去,一通思想教育,批评指责加诸在了孙副总管头上。

你惹徐清是不要命了!前番他在沧州闹个天翻地覆,世家都铲光了,朝廷上数位御史重臣参他,不过罚三月俸罢了。而那些御史呢,流放的流放,降级的降级,你姓孙的能有几两肉?

参徐清,笑话!我告诉你姓孙的,你自己活腻了别搭上我。快快快,把徐大刺史的粮还回去,人也放了。他那人瑕疵必报给,你最好找个狗屁理由他道个歉!

孙副总管点头称是,脑海空白只剩下一句话——这徐清,真有如此大背景?

刘宿等人安然无恙出来了,还一人得了一封银子。拉着粮,刚出山东,立即又有一个粮商来了,用八文一斗吃下所有粮食。当然,这一切,都是孙副总管的手脚。

事情传到徐清耳边,他也惊讶,小爷我真有那么牛?

小月向他解释道,只有霸王才能破釜沉舟,别人做不到的。

从徐清写信到刘宿回来时,差不多已经过去十天了。每个点的路差不多修了五六里,多的七八里,隔得比较近的点,都已经开始筹备合路了。

由于这些天阳光充沛,田间的土地已经晒得干了,稻子金黄,等待着农人收割。不久,一茬茬成熟的稻子,麦子被打成谷子麦粒,收进谷仓里头。

由于徐清先前的减税,又加上沧州是接灾民的地方,故而粮税极低,象征性的二十税一。大街小巷,城里乡间都充斥着丰收带来的喜悦。百姓们又开始自发的修建徐公庙,坊间传言,就是沧州修了徐公庙,才没有受大灾的影响。

徐清喜欢在城楼上看人来人往,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急步匆匆,高矮胖瘦,男女老幼,都在他的眼皮底下生活。他独喝着一壶红枣枸杞茶,吃几块桂花糕,偶尔狗子会来和他说一桩奇事。如谁家寡妇洗澡故意留一丝缝儿,谁家老母猪生了一胎二十多只小猪,哪一家的鸡被偷了,狗被人毒了,谷仓又被人打开了。

“嗯?又被人打开了?”

“是了,西城那边,总有谷仓被贼人光顾,完了县衙里还抓不到人。”

“西城啊……”徐清想起来了,西城住的是普通百姓,家里宅子不牢,围墙不高,所以容易遭在。关键是,西城外头有好些窝棚住着那些死活不肯干活儿的赖子。

那些人只肯白吃饭,不肯多做一点工赚口粮。徐清我不客气,只给他们每天二两米口粮。二两米是个怎么情况?也就是一个小女生不减肥情况下就能吃完的。

小偷横行,徐清几乎在第一时间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