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

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凌梓良,绝对没错,简直不能再贴切了。姚佳忆一度怀疑他是不是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没有经验,不懂和“岳母”相处的规则。

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应该避其锋芒吗?不管心底在想什么,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十分不情愿,但照顾到“妻子”的面子,也要考虑长幼尊卑的秩序,在岳母面前总该有点收敛的吧?

退避是最基本的准则,先稳住局面,要顺着岳母的心意才好,往下要讲理还是争辩,都很好做的。尤其眼下的状况,他面对的还是盛怒不满之下的岳母啊!是已经对他有了意见的岳母!顺从一些倒还好,再顶撞两句,这不是讨嫌吗?

他看不出来吗?

不会吧……

凌梓良常与人来往,生意场上的,生活中的,什么样的人都接触过,什么样的局面都见识过。他在这个位置坐到现在,应付过多少大大小小的状况,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那就是故意的呗。是看出来了,但就是不肯退一步。知道林老师对他的动作不满意,也看出了林老师的嫌弃之意,他还刻意这样说。

这算什么?迎刃而上吗?不畏惧艰难险阻,遇到山就翻过山,遇到河流就淌过河吗?那是不是该给他鼓鼓掌啊?要夸赞他永不言败的精神,还要对于他这么激流勇进的心态给予奖励?是不是啊?

呸!才不会呢!

这根本就是找事吗!林老师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要瞒着她,要用一个又一个累心的谎言去圆第一个谎话,要想办法把这场戏给演下去。但是凌梓良是知道真相的啊!

在这件事上,他和自己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要面对的质疑和困扰是一样的,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同一份。他怎么还不帮自己,反倒要来添乱?

还嫌事情不够大。一定要来点水花,让动静更大,更吸引人的注意力,这样才好吗?

姚佳忆表示,心好累,完全不懂先生的思维回路。

按理说,凌梓良一直都是很绅士的,又懂礼貌,向来周全完美。不管遇到什么状况,也不论他面对的是什么人,他总能做到得体,很符合当时的那个场景。态度拿捏得十分到位,不少一点让人感觉冷淡,也不多一点,破了他和外界之间的那点距离感和他一贯的高贵矜持。

就是刚刚好,卡在一个临界点上,保持那个微妙的平衡。比如刚刚,在姚佳忆为难不安的时候,他能用几句话就打消了姚佳忆的顾虑,把彼此的相对位置掉转过来,让姚佳忆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帮助。

他是可以做到这种程度的,并且信手拈来,很轻易就能达到目标。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可能就是几句话、几个眼神的问题,或者就是变一下周身的气场,改变自己给周围的人带来的压迫程度。很简单的,甚至不用多花费他多少力气。

怎么到了林老师面前,他就一点都不按常理出牌了呢?

这么明目张胆地挑衅林老师,他是要试探林老师的底线和脾气吗?还是想知道自己触碰了林老师的逆鳞的后果?

姚佳忆忍不住想:“那他可以问我呀!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会很糟糕。一次两次,林老师可能只是不满,对这个人的评价往下降。等到初始好感度的分数被扣光了,成了负值,那就是老死不相往来,这辈子永远都不再见。”

一般的社交关系,这也没什么影响,毕竟人都是独立性的个体,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就产生什么变化。更何况凌梓良这样的人,哪怕是全世界的人都要和他断绝来往,他肯定也是不为所动——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想要结交他的,想尽一切办法去靠近他,去认识他。

林秋莲女士要单方面宣布不来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关键是,中间还有一个自己,所以那两个人的社会关系就复杂了,不是挥挥手就能再也不见的。

但凡是牵扯到“婚约”二字,一切都会变得很麻烦,不能按照寻常的逻辑和观点去看待问题。林秋莲的态度不影响凌梓良,但会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去向,和自己的决定直接挂钩。

真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取消婚约。

但契约在手,这婚约又不能随随便便中断,硬着头皮也要继续下去。那这个矛盾该怎么调和?作为中间牵线搭桥的人,是他们两个人之间产生关系的中介,那自己就要想办法去黏补粘贴,要弥补中间的裂隙,去维持关系。

那又怎么做?

所以说,凌梓良这样挑衅林老师,他自己是爽快了,到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却是自己。相当于是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啊!

姚佳忆简直气都气不起来了,满脑子呆滞的状态,被凌梓良一句话给搞到当机的大脑已经停止运作了。好像是被那只有力温暖的掌心给加了一个封印,触感停留在知觉之中,头皮仍旧是酥酥麻麻的,耳边还有发丝摩擦时的细微“沙沙”声。

于是大半的理智都被占据了。

也就不清醒了,也没什么警觉和克制了,就这么呆滞下去。

在各种焦灼和羞恼、愤怒的空隙,有一个声音突如其来地蹦出来,轻快明亮,带着小女生的天真烂漫,见缝插针地问道:“他是在做什么?”

在主流的情绪之外,这一把清越的声音就像是个外来者,逆着自己的情绪往上走。声音被掩盖在急切之中,断断续续的,但却让人听得十分清晰。

“你知


状态提示:第241章 挑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