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彗炽昭穹>第124章 芦笙乡音

一到冷雨天气,刘云甫膝盖以下就酸痛难熬,支着拐杖都站立不稳,只能令人以轮车推送。/p

董摩聿禀告:“探子来报,连日冰雨,渠州水师却没闲着,另有一艘楼船抵达柴草湾。”/p

刘云甫望着萧瑟的雨景,漠然无应,似乎没听见。/p

董摩聿正要再说一遍,刘云甫突然开口:“渠州水师的两艘楼船,都是从东海调入内河的。山南督治许贯德挪用军费,盖私宅,吞田地,这些年水师非但没有扩展,连仅有的楼船也不曾维护,‘移山’多处朽坏,‘填海’能好到哪去?一堆糟木罢了。”/p

“都护果然了如指掌。”/p

刘云甫枯笑一声,连快散架的‘填海’都从船坞里拖出来,骆世昌,你真是穷途末路。/p

他摩了摩膝盖,“董摩将军,‘移山’修整已毕,咱们看看去。”/p

两名羌逻军士一人打伞,一人推动轮车,缓缓而行。/p

“移山”与昔年东海舰队的楼船相比,不值一提,不过在渠水广良城的小小瓮城内,却是恰如其名的庞然巨物。/p

船高十丈,楼起三层,每层都有防御女墙,女墙上遍布箭孔,楼身四周有坚硬的战格,舷侧的二十组车轮用蒙了生牛皮的铁板覆盖保护,既防艨冲攻撞,又防火烧,所有的车轮一齐转动,如山的巨船便可灵活来去,进退如飞。/p

船上新增了四座抛车、六只拍竿和两座可以转动的吊桥。/p

吊桥放下,军士推着刘云甫的轮车,上了甲板。/p

刘云甫撑着拐杖,从轮车中挣扎站起,不要旁人打伞扶持,一人独自沿着甲板艰难前行。/p

冰雨扑面,甲板很滑,刘云甫坚持走到船头,手扶女墙,吩咐道:“打开瓮城,开船入江!”/p

瓮城城楼上的人转动绞盘,升起城门,哑儿军入舱就位,移山的黑影象乌云一般,遮盖了水面。/p

楼船似一条满身杀机的巨大鳄鱼,平稳不惊的游出巢穴,进入宽阔的河道。/p

船头凉风透骨,视野开阔。/p

这高瞻远瞩的感觉,如此遥远,又如此熟悉。/p

一瞬间,刘云甫的身体轻盈起来,自己又成了健步如飞、指点江山的将领。/p

浩波连天,一望无际,东海舟师十二万,港口连营七百里,牙旗金鼓迎风响,铠甲鲜明映朝阳。/p

他闭上眼,一切都回来了吗?为何胸中没有一丝酣畅,只有越来越沉重的凄惘?/p

脚下一滑,歪身摔倒,拐杖嗵的一声跌出老远,董摩聿伸手将他托住。/p

刘云甫从梦中惊醒,残腿酸痛,象被石磨碾压,只得坐回轮车中。/p

董摩聿让军士在甲板上撒土防滑,刘云甫道:“董摩将军,楼船不用退回瓮城,就在江面上来回操练,直至娴熟,夜里也不要懈怠。”/p

腊月十五晚,冷月悬空,移山灯火通明,逡巡江面。/p

河谷中传来一声嘶哑的鸟叫,在渠水上空回荡。/p

董摩聿走到船头,什么鸟,嚎得跟鬼一般?/p

举目四望,看不清楚,正要转身,江上忽然传来飘渺的乐曲。/p

这曲子六声相合,不知是什么乐器吹奏,音色嘹亮却不尖锐,而是带着好听的呜呜哑音,象有鼻音的美貌姑娘在娇憨而哼。/p

曲调清朴动听,亲切入骨,仿佛在寂寞的时候,来了一群童年的伙伴,令人惊喜忘形,手足欲舞,连萧瑟的冬夜都欢快起来。/p

船上的哑儿军本来僵木冷漠,此刻却有不少人脚步娑动,神色空迷,被乐曲深深吸引。/p

董摩聿左右吆喝,谁知哑儿军并没象以往那样噤若寒蝉,反而追循乐声,听得更加专注,象被无形的线牵着。/p

呜婉的乐音如潮似浪,冲进哑儿军混沌的脑海。/p

黑暗中,捉不到的萤火虫漫空飞舞,点点微光照出一团团斑驳的景象……明盛的篝火热烈燃烧,彩色的裙摆轻盈旋转,银亮的腕铃叮咚作响,五色的糯米饭甜软粘牙,新蒸的竹板鱼清香扑鼻,老老少少笑声环绕……/p

如此陌生,可为何脑中嗡嗡作响,象海螺听到了风,在沙滩上呜咽,渴望回到遥远的汪洋?/p

董摩聿环视四周,哑儿军有的木讷发愣,有的揪发抓狂,有的空眼蓄泪,有的一踮一踏随曲而动,是中了什么邪?/p

他取来荆条鞭子,“啪”的一声,抽在其中一人身上。/p

荆条泡过辣水,哑儿军血中积累药素,伤口遇辣,格外灼痛。/p

他们只懂听令,不知反抗,谁知这回被责打的士兵却激跳起来,喉中发出骇人的怒吼。/p

董摩聿后退两步,几名羌逻士兵亮出刀斧。/p

刘云甫撑着拐杖,走出楼舱。/p

“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这是芦笙‘跳月曲’,《西南夷传》中说‘村甸间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和,并肩跳舞,终日不倦。’”/p

他凝视江面,骆世昌可想不出乐曲蛊惑之法,盛军中的能人异士,越来越让他好奇。/p

“董摩将军,对手在用惑心之计,你带兵乘小舟,找到江上的吹笙人,立杀不误。”/p

一条苍隼舟从移山船尾滑进江中,董摩聿带着一队羌逻士兵,手持弓弩刀叉和明晃晃的火把,驱舟兜寻。/p

乐音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出神入化,和着四面八方的浪声,扑朔迷离。/p

找了很久,一名羌逻士兵抬手一指,“在那里!”/p

<

状态提示:第124章 芦笙乡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