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百世炼情>第50章 那怎么可能是爸爸

长留众人最后落脚的地方,没有几个土着居民,那地方也没名字,战乱的年代,也没什么文化人,关内的长留还在,但人几乎都没了,大部分都在这里,跟那个无人的长留相比,这里更像真正的长留,因为活着的长留人基本都在这里,索性就随了之前的名字,这个众人新搬来的地方便成了新的长留。/p

新的长留形成的新的势力,基本就是闯关东过来的一众主力军了。/p

其中就有几个是姜越聚会中出现过的,邓晨所在的邓家,于岩博所在的于家等。/p

姜老太爷在新的长留发展了几年,取了一房新妇,添了几个大胖小子,一个女娃儿都没见。/p

姜乐做为两辈人中唯一的女娃儿,就更显得珍贵了,还记得封乐知道姜乐是老姜家现今唯一的女娃儿,调侃姜乐,“那你不是应该叫姜明珠?”/p

姜乐:“……”她能说她小时候真的有个小名叫明珠吗?后来还是母亲和自己的一致反对,才把这个泛滥了大江南北的名字甩掉吗?/p

说来也巧,从姜老太爷在长留娶的媳妇儿,到自己三个儿子娶得三个儿媳妇,几乎个个都跟商界奇才一样,再加上姜老太爷和别家的几个老太爷在长留的长老身份,姜家的生意可谓是做的风生水起。/p

姜家的崛起,儿媳妇们的功劳,绝对能占第一位。/p

这么争气的儿媳妇们和整天讨打的儿子们,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儿子那么大了,又不能随便打,就把棍棒用在了下一代身上。/p

姜家的家风也就逐渐形成了,男娃放养,动辄棍棒,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p

当然,姜乐之后家风就略有变动了,儿子,放养,动辄棍棒,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女儿得宠着,对的错的都是对的,宠就对了!/p

姜家儿媳跟姜家自己流水线培养的一样,一水儿的经商好手,反观姜家儿郎,也是毫不逊色,只是没有姜家儿媳那样统一。/p

倒显得姜家儿媳更像是姜家亲生的,姜家的这些男儿都是入赘的一样。如果不是姜家儿媳长得没那么相像,姜家男儿一个个跟一个模子倒出来后,经过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敲敲打打一样,不同的雷同,怕是这个猜测都要被证实了。/p

姜老太爷三个儿子,抗窝战争殁了一个连媳妇儿都没来得及领进门的老大,一个刚结婚只留下一个稚子就永远留在抗美援朝战场遗迹的老二,就只剩下一个姜老爷子了。/p

姜老爷子把二哥留下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养,姜家排行老三的第一个孩子总是比老大老二家的孩子还大这个传统貌似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p

姜英杰,也就是姜老爷子二哥留下的儿子,到姜老爷子家的时候,姜老爷子已经有了一个比姜英杰大10个月多的儿子了,取名姜英豪,就是姜乐的老爸。/p

姜英杰自小也知道自家爹不是亲爹,但是还是做了姜老爷子家的二儿子。/p

虽然养育姜英杰的爹是姜老爷子,但他的志向却随了姜老爷子他二哥,也去部队了。/p

命运总是在不该相似的地方雷同。/p

那年姜越十岁,据说父母是因为长期两地分居,分开的久了离了心,据说还有了婚外情,就开始赶时髦,闹离婚。/p

闹得最狠的那次就是姜越十岁那年的端午节,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也就罢了,还让唯一的宝贝儿子落了水,差点淹死。/p

幸好被好心人救了,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也猜到了,那个好心人就是那时候也才8岁多的封乐。/p

封乐还因为救了姜越,搞得浑身泥巴湿淋淋脏兮兮,而遭了刘梅的一顿打。/p

当然这件事,封乐还不知道,姜越也不知道。/p

姜英杰和妻子单欣欣一同带着从医院检查完,说没什么大碍的姜越回家之后,面临的自然是雷霆之势的姜老爷子。/p

姜老太爷闯关东的时候就留了病根儿,颐养天年也没几年便驾鹤西去了,主事早就换成了姜老爷子,就连姜越都没见过姜老太爷。/p

命运雷同之后,总还会伴着一些惊人的巧合,也就成了世人津津乐道的狗血。/p

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姜英杰是渣男,还是单欣欣是渣女,还是两个人本身就是渣男渣女组合。闹的姜家小一辈的安危都不顾,两人也只能在姜老爷子的盛怒下离婚,一个重新征战商场,一个再次征战沙场。/p

要么怎么说巧合呢,姜家历届的老二一系就像受到了诅咒,姜老太爷的二儿子没得善终。/p

走了姜老爷子二哥老路的姜英杰,离婚回部队不到三年,某天放学回家的姜越就看到几个穿着军装的人抱着什么在和自家爷爷说着什么,爷爷一脸悲恸,像是一下子比早上自己出门的时候告别的爷爷老了十几岁,他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十几年的学回来了的时候,才听明白,他们抱的是姜英杰的骨灰。/p

姜越对姜英杰的感情和执念并没有多深,但从小的生活环境渲染,还有学校给予的教育,都在告诉自己,自己的爸爸虽然极少陪他,但却是值得尊敬的英雄。/p

可这个英雄现在就这么……没了……?/p

姜越喜欢各种植物,甚少回家的姜英杰还答应过他,如果哪次能在家里待超过三天,就带他去植物园,还有很多小朋友都羡慕的幼儿园,亲手教他射击,直到百发百中到打黄手枪气球摊的摊主。/p

姜越不知道自己在发呆,也


状态提示:第50章 那怎么可能是爸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