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他都学着林芳的样,卖她卖过的东西。/p

虽然也有生意,但始终没她的好卖。/p

他正气着呢。/p

没想到,林芳要重新开张了。/p

“这么快?不可能吧?/p

我们那时候跑执照什么的,用了差不多好几个月呢。/p

你怎么这么快?”/p

“哦,我运气好吧,那些部门都挺给面子的。”/p

林芳故意说道。/p

但曾九还是不信,就提出要看看她办的证:“你给我瞧瞧,不会是办的假证吧?”/p

“瞧你说的,我敢办假证儿?怕不是想蹲监哦。”/p

林芳把自己新办的证儿给曾九晃了晃,就立刻收了起来。/p

她才不会真的给他们看嘞。/p

因为不到年龄,那些证儿,全是以刘翠花的名义办的。/p

也就是说,这个小吃店的经营者,是刘翠花。/p

林芳则是实际负责人。/p

曾九见林芳是真的把证儿办了下来,真是嫉妒地不要不要的。/p

但又无计可施。/p

第二天,林芳的小店就重新开张了。/p

为了招揽顾客,她把所有的东西都又打了折。/p

本来就要不了几个钱的面和粉,这下就更便宜了。/p

有些顾客觉得划算,便都来光顾了。/p

这附近来赶场的农民,政府里面上班的工作人员,还有那两个厂里的工人。/p

早饭很少有人在外面吃,但中餐吃的不少。/p

吃炒菜什么的,太奢华。/p

吃碗面,就不一样了,便宜又实惠。/p

因此,林芳店子里的生意就特别好。/p

中午的时候,能到馆子里吃饭的人,真的不多。/p

加上是三家人在这儿开馆子。/p

自然就形成了竞争。/p

而林芳的馆子,明显生意就比另外两家好。/p

一是她家的东西,味道好。/p

二是东西便宜,更适合大众消费。/p

翠芳饭庄是做正餐的。/p

炒菜,酒水之类的。/p

能到那里吃东西的,都是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p

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并不多。/p

还有一些招待吃饭的,也会跑那里去。/p

夏伟就曾去那里吃过饭。/p

那时候的人们,消费意识逐渐开始抬头。/p

但包包里的钱不多,所以也不可能太大手大脚。/p

林芳只卖早餐和中餐,下午基本就收摊了。/p

下午的时间就是为第二天做准备的。/p

而镇上的人们,晚上在外面下馆子的,也并不多。/p

另外两家生意自然也清淡。/p

勉强维持着走。/p

林芳经过一个上午和中午的忙碌,怎么也有个四五块的利润。/p

这样一个月也就有上百元的收入。/p

把一些该交的费用上交,至少还有七八十块的收入。/p

这对当时的人来说,真的是有不少钱了。/p

林芳也算过,到她十八岁,至少也能有两三千的积蓄。/p

到那时,她要去别处发展,刘翠花带着小强强也不用愁了。/p

在这个店子里,刘翠花自然也要帮忙的。/p

她主要就是替林芳招呼客人,擦桌子,收拾碗筷。/p

母女两个配合默契。/p

至于小强强,在忙碌的时候,基本就是背在背上度过的。/p

曾九的前进饭馆儿,和林芳的小馆子差不多就是两对门。/p

两个人的经营内容也差不多。/p


状态提示:第302章 竞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