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纨绔子弟变形记>第九十三章 边境忧患

“炎炎夏日,李大人还在武器署查看武器呢?”/p

正在专心看着武器册上的统计数字的李章看了一眼来人,连忙起身,“原来是孙大人,有失远迎。”/p

兵部尚书,孙成义,手里拿着一个折子,递给了李章,李章双手接过了,“边境部落又在闹事?”这个游牧民族是真的喂不饱,每年秋收的时候都会过来打秋风,现在正好是仲夏,再有一个多月,就可以收割早稻了,看样子又在准备打秋风了,只是这刚才没过多久才签下的互相避让的协议,这怎么得了?/p

孙成义叹了口气,“本官是主战的,只是陛不听我等意见啊。反倒是那些谏议院的书生,偏信以礼相待。”/p

孙成义也是当年在游牧战场上厮杀过的,对于游牧部落的习惯作风也是很了解的,就算是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再披戎装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要比谏议院的士大夫要清楚的。/p

李章看了看,“这些士兵配备的武器,武库应该是足分的,只要朱批下来,下官立马可以拨付。”/p

“那就有劳了。”/p

“分内之事。”/p

接着,孙成义又随便聊了几句便转身走向了中书省的方向。李章又坐了回去,接着看着武器署里面的装备,中间有一些制式的武器装备已经是淘汰的,按照惯例是需要重新拿回到铸铁局重新制作,才能拿回来再继续使用。/p

不过制式的武器装备也只有在京的军队才能享受到,各个城都有自己的铸铁局,就算是没有,也能征用民间的铁匠铺。比如说这次如果调用的在京的军队,那就需要李章配合,调用武器署的装备分发给出征的将士。/p

另一边是南明帝都禁卫军的制式装备,这又是一种样式,只能装备给禁卫军使用。/p

查完库房,李章收拾了一下,接着吩咐身边的随从,“准备一下,我们去一趟铸铁局,和黄主司清点一下今年的武器的问题。”/p

“是。”/p

也许是巧合,正在这时,一个有些发福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不用去了,下官已经到了。”/p

“黄主司。”李章倒是有些惊讶,不管黄焕只是七品官,而他是从四品的,不用太客气。/p

一边的随从去倒了一壶茶,就站立在旁边。/p

黄焕轻轻喝了一口,说道:“不知道李大人找下官有何事?莫不是为了今年的武器更换的事情?”/p

李章点了点头,“大概的数量都在武器簿里了,回头把那些个已经陈旧的武器拿到铸铁局再重做一遍。”/p

虽然南明的矿产多,但是那也是钱啊,这些年南明的国库一直吃紧,能节约一点是一点,钱尚书也说了户部已经赤字很久了。/p

倒是北城从大唐分裂开始,经济一直都很健康,尤其是最近一些年来,杨家和几个大家族的合作,把北城的经济直接拉高了一大截,可谓是国泰民安,虽然也有蛮族部落的忧患,不过现在有杨家军在边境震慑,倒是也很安稳。/p

黄焕点了点头,随从适时的把武器簿拿了出来,递给了黄焕,黄焕细细翻看着,“这些都是先帝时期铸造的了,的确是该换了。”/p

“嗯,应该需要更新一下了,刚才孙尚书也来了,边境游牧部落又在闹事了。”/p

黄焕笑了起来,“正好,下官这次来就是交付上次那一批装备,正好赶上不是?”/p

而在朝堂上,此时正是争执不休。/p

“陛下,微臣以为,此气焰不可助长,否则,边境再无宁日了。”/p

“他们也是为了生计所迫,只需要助他们度过冬日严寒,不就好了?”/p

“那我国子民如何度过这漫漫冬日?”/p

上头的南明微亦头疼的看着下面的朝臣,大家说的都在理,尤其是现在南明已经没有对外战争的实力了,不光是军队的问题,还有军饷和补给的问题,钱德明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国库最多支撑十万人的军队三个月的补给,可见这里面的缺漏有多大。/p

一边的四个皇子都在低头沉思。/p

南明玉辰是庶长子,做事稳重,缺有些太过保守,这次他就是站在和谈派一边的,其他三位皇子都是主战的。/p

“好了好了,此事明日再议,主战主和,明日再见分晓。”南明微亦揉了揉太阳穴,真的是很头疼的事情。/p

南明玉辰看了一眼父亲的样子,抿了抿嘴,欲言又止的样子。/p

待到散朝之后,南明玉辰应付完主和的谏议院大臣,就返回自己的皇子府了。府里面一个人在等着他。/p

“辰,还是没的说吗?”/p

“你放心,我答应过你,不会让父皇出兵的。”/p

“谢谢你。”/p

“最近有些人在查我的身份,我怕会影响你的未来。”/p

南明玉辰摇了摇头,“我本就是庶子,没什么影响不影响的。”/p

“宇儿已经在上课了,我想回去看看。”/p

“等这次的事情过去吧。”/p

“嗯,都听你的。”/p

“你放心,事情我都安排好了,就算是出了兵,也不会打起来。”/p

等到第二天,再议边境问题的时候,南明玉辰首先就说道:“儿臣思量再三,还是觉得在边境增加军队,用以应对边境之危。”/p

谏议院的人都呆住了,四个皇子里面只有辰皇子是主和的,现在连辰皇子都在主张增加边军,他们就算是失去主心骨了。/p

不过南明微亦倒是有些奇怪,其他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边境忧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