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边地疏红>第三十四章 姗姗来迟

新兵教导队是c团的一个临时机构。/p

每年冬天新兵入伍前,团司令部从各个机关和分队抽调一批军官、士兵,组成新训机构,专门负责为期三到六个月的新兵训练工作。/p

刘天来被安排担任新兵教导队队长,是基于他对基层连队的熟悉和他丰富的带兵经验。/p

新兵入伍与老兵退伍是同时进行的。老兵离营之后,部队人员减少,相关专业的兵员适当合并,就会腾出一部分营房。/p

临时机构没有固定的营房,新兵教导队占用的是s营空余出来的营区。那是一个相对偏僻安静的地方,位于c团的西北角,与团卫生队为邻。/p

新兵集中训练结束后,会充实到各个分队。那时,新兵教导队就会解散,占用的营房再还给s营。/p

关于新兵训练的新闻,陈默已经采写过好几篇了。这是一项年度例行任务,每年的程序差不多,训练内容也都是基础科目,没有多少新意。/p

刘天来能请陈默去观摩新兵训练,一定是新兵教导队创造出什么新的训练方法,或者是涌现出特别优秀的训练班长和特别出色的新兵。/p

下午四点,陈默准时到达新兵教导队训练场。/p

训练场已经布置妥当。白灰线标示出主席台的位置,那里摆着一排课桌和椅子,主席台前方划出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长方形,应该是演示场地。/p

十几名新兵在两名老兵的带领下,检查个人携带的装具,仔细整理着装,紧张地做着上场前的准备工作。/p

陈默走近那排桌椅,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他将相机放在桌面上,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铅笔。这是他手中最熟悉的武器。以后上了战场,这些仍是主要的战斗武器。/p

此时,训练场四周传来响亮的呼号声:“一——二——三——四”,一队队新兵在指挥员的带领下跑步而来。/p

队伍在划好的演示区周围迅速集结,主席台占据了长方形的一条边,另外三面,分别有一支新兵分队站立,每个分队有四排新兵。/p

这个时期的新兵还未授衔,军装上没有领花,也没有肩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p

有经验的军官其实不用看军装,只凭士兵的站相、坐姿和行走时姿态,就可判断出来是新兵还是老兵。/p

参训的新兵全部列队完毕之后,刘天来身着迷彩服,腰里系着武装带,带领三四名军官来到训练场。/p

“陈干事,你提前到了啊,来,这边坐。”刘天来让陈默坐在那排桌子的中间位置。/p

“我就坐边上吧,便于拍照。”陈默在机关工作多年,知道什么职务的人应该坐什么位置。/p

“下午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看样子阵势不小。”陈默问。/p

“演示科目:野战救护。”刘天来说。/p

“野战救护?这是常规训练内容。”/p

“嘿嘿,今天的演示不常规。过一会儿你将看到,军地合作为新兵进行卫生救护演示。”/p

“野战救护是军队训练科目,与地方人员有什么关系?他们懂什么?”陈默不解。/p

“往年新兵的战场救护教学是由团卫生队负责,教授的内容都是战场环境下如何救护伤员。其实,我们运用更多的是平时如何救护伤员的技巧。”/p

“那你是请了地方医院的医生?”/p

“卫生队的军医和地方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请了。”刘天来说,“军医的教学重点是实践操作过程,他们很少讲理论。只强调服从,不说原因。请地方医生来,希望他们不仅教我们的新兵怎么做,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最关键的是,地方医生面对的情况复杂,处理的病人多,更有实践经验。”/p

“哦,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个创意还真不错。”陈默点点头。/p

说话间,c团卫生队队长朱勇刚带着一名军医,两名卫生员来到训练场。/p

他们也都穿着迷彩服,每人的左臂佩带一个白色的袖标,那袖标上有鲜艳的红十字。/p

刘天来安排朱队长和军医坐下,两名卫生员走到那队担任演示任务的新兵跟前,指指点点。/p

一名佩带值班员标志的军官来到刘天来跟前,耳语了几句。/p

刘天来看看手表,点点头。/p

值班员跑到训练场的中央,背对着主席台下达口令。/p

“立正!”随着值班员一声令下,整个训练场鸦雀无声。/p

“向右看齐!”战士们迅速向右甩头,快速移动小步,每个人只能看到他右侧隔一个人的鼻子,这就是看齐的标准。也只有这样,队伍的排面才算对齐。/p

“向前看!”/p

战士们的头又齐刷刷地摆正位置。/p

“稍息!”/p

“立正!”/p

值班员原地向后转,向刘天来敬礼。刘天来还礼。值班员喊道:“队长同志,新兵教导队演示科目前准备完毕,请指示。”/p

“按计划进行。”/p

“是!”/p

值班员又一个向后转,继续下达口令:“全体注意,第一列,坐下。”/p

三支分队的第一列的战士一致行动,迅速席地盘腿而坐,个个腰板挺直。/p

“第二列,放小凳,坐下。”/p

第二列战士统一向右转身,将提在右手的小马扎置于身后,然后迅速坐在小马扎上。/p

“第三列,左跨一步走!”/p

战士们依令而行。/p

“第三列,第四列,都有,跨立!”/p

这两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姗姗来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