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二十五回 最后一道圣旨

建文帝在日记中,对他的叔叔朱棣有三大恨。第一恨,建文帝恨朱棣违背了先皇洪武爷的遗命,当初宣布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遗诏的时候,虽然朱棣满脸的不高兴,但是当众宣布准旨执行,可几年后就翻脸无情了;第二恨,明明是自己想当皇帝,想得大明江山,却拿他当挡箭牌,说什么他建文皇帝朱允炆身边有奸臣,说他这个皇帝已经被大臣要挟。他这个叔叔燕王朱棣才起兵的,为的就是救出被坏人控制的皇帝亲侄子。害得他这个建文帝要背着骂名四处流浪,终生的骂名不的平反;第三恨,朱棣制造了一具假尸体,冒充建文帝。说建文帝已经被烧死,他这样一来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了。建文帝朱允炆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就算了。可朱棣有一件事做得太过分了,为了斩草除根,他这个抢了自己侄子皇位的永乐皇帝,在登记之后,向自己的两个侄孙亮起了屠刀。建文帝的长子,建文朝的堂堂太子爷,才四岁大的孩子有什么错?一个还在奶娘怀里吃奶的小王子又有什么错?朱棣布置了一场意外,将两个眼中钉连上他们的宫女和奶娘一起给灭了,最后一把火烧了。名义上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已经被烧死的建文帝想自己的心两个孩子,来带走了他们两个王子。为此朱棣还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请人大办孩子们的丧事,他这个叔爷爷亲自扶灵上路。朱允炆恨自己的叔叔朱棣,这个朱棣太不顾亲情,太会演戏了。不但骗过了所有的文武大臣,连天下的老百姓也被他欺骗了。

朱允炆在日记中写到,他本来想复国,想从朱棣手上夺回自己的所有。可当时的百姓向往太平,文武官员又对他这个文弱皇帝失去了信心。为了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朱允炆走遍了大明管辖的山山水水。虽然没有找到能帮他恢复河山的能人义士,但他深刻体会到了他皇爷爷对他说的一些话。当初从小生在皇宫中,长在富贵下的朱允炆怎么会知道从小要过饭,当过和尚,给人放过牛的皇爷爷的心情。对于皇爷爷朱元璋的话,朱允炆只能说是句句记住,却不能深刻体会。现在的朱允炆终于知道了皇爷爷所说的话,百姓才是根本,百姓才能决定谁当皇帝。朱允炆不得不承认做皇帝朱棣比自己合适,不管是开通言路,还是减免赋税,还是整治吏治,或者是开海禁,和番邦通商等等,这都是他朱允炆想做但没有做到的事。比起自己这个只会空谈没有实际行动的建文帝,这个永乐皇帝朱棣在百姓的心中更受欢迎。

渐渐心灰意冷的朱允炆,本来想归隐山林,回到小月村度过余生。可这时候马和也就是郑和第一次从西洋回来。郑和不但带来了大量的物资,被带来了海上诸岛的情况。当世人都在流传郑和的时候,朱允炆灵机一动,既然这里的百姓已经心向朱棣,自己不如带着人下南洋,在海上开辟出自己的江山,当一个海上皇帝。于是朱允炆带着他的人马出海了,希望在海上找到他的天下,重建他的建文江山。

可是朱允文又一次失算了,他没有估计到海上的风浪会这么大,也没有估计到海外的条件这么复杂。他带着一千多人,坐这暗中买来的远洋海船,刚出发不久就遇上了风浪,要不是他的船够大,他们早就死在了风浪里。

当他们登上了一个小岛后,朱允炆发现自己的手下变了,他们变得比海盗还要海盗。他们一上岛就对岛上的人经行血腥屠杀,到处是准备欢迎他们这些从内地来的原住民的尸体。朱允炆更看到手下对岛上的妇女施暴,连一些未成年的女孩子也不放过。朱允炆想去阻止,一个忠于他的老臣却摇了摇头,说不纵容他们的话,他们不会给朱允炆卖命。朱允炆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失败原来来自于自己的懦弱。

在海外漂流了整整一年后,朱允炆和他的手下多次洗劫了经过的小岛,也多次招人暗算。曾经有一批手下带着整整一船的物资背叛了自己,和他分道扬镳了。当数月之后,朱允炆的船队再次遇上这船人的时候,船已经被毁,船上的人已经全部遇害,船上的物资也被人早就拿光了。最后一个手下生吃了几天手下人的肉,也没有坚持到朱允炆他们的到来,在朱允炆上船前的那一瞬间因为太紧张,生肉卡住了他的喉咙噎死了。看见他们的下场后,已经在海外漂流一年的大家失去了雄心壮志。

后来朱允炆将一些财宝分给了大家,大家在一个小岛上留下了一部分,继续前进的道路上,陆陆续续的手下离开了朱允炆。最后朱允炆在一个小国家落地生根了。这时候的朱允炆已经没有了一丝的雄心抱负,自愿落发以一个苦行僧的身份留在小国。因为朱允炆从小心地善良,又熟知佛经中的奥义,他的威名在小国中流传。

数年后,已经是一个高僧大德的朱允炆被郑和找到了。郑和一边以君王之礼对待朱允炆,一边力求朱允炆回内地。并保证永乐皇帝朱棣将不会在伤害朱允炆。或许是太想念故土了;或许是年纪大了,想落叶归根;也或许是郑和的诚心打动了朱允炆;更有可能是为了小国的百姓不受到战乱之苦,朱允炆最后还是答应了。

回到内地的朱允炆,知道朱棣不会允许他留在任何一个寺院中,更不会允许他以真面目示人。所以主动要求在小月村隐居,郑和一面请朱允炆去小月村,一面向他的主子永乐皇帝朱棣汇报。朱棣马上答应了朱允炆的要求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回 最后一道圣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