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杨锐再来到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的时候,二楼的办公区,足足聚集了两倍的警察。

一些挂着高阶肩章的警察,也出现在了里面,他们与舍伍德站在一起,轻松的聊着天。

而在靠门边的位置,则是几名记者手持照相机,正在寻找角度。

杨锐对此有些意外,但并不奇怪。

虽然不知道是记者们引来了警局高层,还是警局高层引来了记者,但是,只要有鲜肉的味道,无论是来了狼来了狈,还是狼狈齐至,都不奇怪。

杨锐的黄色皮肤,不用介绍,就给记者们认了出来,他们人数不多,但还是堵住了去路,问道:“杨锐先生,听说您要采用高科技挑战马尔勒案,是这样吗?”

记者不多就不会有七嘴八舌的吵杂情况,但是,较少的记者意味着问题更难回答了。

杨锐抬头看向舍伍德,舍伍德局长微微点头,也不知道他是点头致意,还是同意杨锐回答问题。

杨锐也不考虑那么多了,先道:“不能说是挑战,我们只是想给警察提供更多的办案工具,让他们在侦查的时候,仪是一种工具,挑战马尔勒案的依旧是斯德哥尔摩警方,我们只是后勤人员。”

这个答案称得上是谦逊了,听得懂英文的警察都是默默点头,态度也变的好了些。

如果杨锐大包大揽的说要代替警察们的工作,他们自然是不会高兴的。

“杨锐先生,有人说马尔勒案是两个凶手完成的,你对这一点怎么看?”有记者一副搏版面的模样,带着都市奇谈来问问题。

杨锐淡然道:“我们只是工具,我们的r仪会尽可能的给出尽量多的讯息,至于从这些信息中,如何解读出答案,那是警察们的工作。”

杨锐今天的思路很清晰,他就是来推广r仪的,并不是想和警察打擂台。

事实上,他的想法正好与之相反,他希望有更多的警察和警察局使用r,也就是使用dna鉴定技术,另一方面,杨锐也不想r被社会认为是单纯的刑侦技术,那就太侮辱r的价值了,就好像说x光是单纯的医用设备一样无稽。

“杨锐先生,你对于今天的测试结果,有多少信心?”记者们发现不能从杨锐这里挖掘出猛料来,才恋恋不舍的回到正题。

杨锐道:“我有百分百的信心。”

“为什么?”记者总算抓住一个话题了,连忙追问。

杨锐耸耸肩,道:“用dna做比较,准确性是非常高的,通过r仪的扩增,测试失败的几率非常小。”

停下来,杨锐觉得说的不尽清楚,又道:“我这样来描述一下,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警察用dna来判断凶手,全世界60亿人里面,都不会出现两个人的dna相同,不仅如此,从几率来判断,人类最近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的所有人类的dna,都不会全然相同的,所以,以这样的准确性来做判断依据,我有百分百的信心。”

“不会出现人为操作的失误吗?”有专业的记者一针见血的道:“人为操作的失误,如何避免?”

杨锐笑笑,看向记者,道:“我是科学家,在科学的范畴内,尽可能的达成目标,你的要求,也许可以请上帝去裁决。”

众人发出轻轻的笑容。

那记者只当没听到,且道:“您的意思,就是还会出现人为失误了?”

若是以正常的问答形式,杨锐此时或许的应该回答一个“当然”,再细做解释。

但是,身在异国他乡,杨锐变的更加敏感起来,他多想了一步,若是被记者断章取义的报道了r会怎样?

首先遭遇的,就是法庭的质疑了。

不像是后世,在86年的当下,还没有哪个国家承认dna证据,换言之,以dna定罪,本身就需要经过争执的。

杨锐不能在公开场合留下这样一个把柄。

至少,他不能以r的发明人,以知名基因学专家的身份,留下这样一个把柄。

想到此处,杨锐毫不犹豫的摆摆手,道:“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人为失误的问题,而是来看测试结果的,我们先完成此项工作如何?”

他看似向下面的人询问,眼睛是看向局长舍伍德的。

警察局长也是很政治化的人物了,他注意到了杨锐的闪躲回答,立即想到了相应的结果,转瞬道:“我们现在来看看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符合我们的期待,斯德哥尔摩警方就可能采取此项技术,用于马尔勒案的侦破,各位,请让一让。”

办公室里的人让开了一条道,让杨锐和舍伍德走进了放置r的房间。

“介绍一下吧。”杨锐向黄茂和涂宪点点头。

“怎么介绍?”黄茂和涂宪都有些怯场。

“就说说你们这两天做了什么。”杨锐说着转过身来,面对镜头微笑。

涂宪和黄茂推让片刻,涂宪站了出来,用英语道:“昨天,我们采集了警官们的dna,另外,得到了一束带有皮囊的头发,之后,我们的测试是判断头发的主人是谁。”

参加了测试的警察们露出微笑,还有人举起手来。

在媒体面前,瑞典人也变的活泼了一些。

但也就仅此而已。

“现在,请警官们将答案交给舍伍德局长,我们接着会揭晓我们的答案。”涂宪说完,按照杨锐提前布置的那样,一束头发的照片,以及多名参与测试的警官的照片,贴在了面前的白板上,就像是后世欧美的罪案剧那样。

记者们很快发现这


状态提示:第1291章 帅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