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玄幻奇幻>漫威太阳神>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恶神哪吒 封神典故

托塔天王得名,全靠他手中这座宝塔。而这座宝塔,也的确是一件举世无双的宝贝。

其全名是八宝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有收鬼摄神,炼化妖魔之力。同时塔内有七层各有乾坤,就如同佛门常说的须弥芥子一样,这塔中其实早已经是自成天地,神异无比,所以即便是放在整个佛门里,这座宝塔也是当之无愧的至宝。

而当托塔天王就这样把宝塔掷出去之后,顿时,原本只有他巴掌大小的宝塔就迎风见长,变化出数百米高,一亩方圆的纯金外形,然后轰然一声,就对着周易以及四方神君所在的方向镇压了过来。

身怀一方世界,这样的八宝玲珑塔镇压下来的威势自然威势无俦。但是就在此时,玄武神君执明已经是一步向前,然后凭空幻化出龟蛇交盘的玄武之身,以肉身直直地将玲珑宝塔的镇压给顶了下来。

玄武是上古神龟,当初共工与祝融相争,导致天维崩溃,天河泛滥自神界流淌入人间,女娲就是以玄武之身撑起破碎天维,从而炼石补天的。可以说,背负一个世界什么的,对于玄武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区区玲珑宝塔,自然是更加不在他话下。

有着玄武这么一挡,托塔天王的算计自然是落空。甚至说因为玄武如今背负宝塔的这个一个造型,他就是想要把玲珑塔收回来,甚至把玄武吸摄进去都不太好操作。毕竟玄武所代表的是这个世界的水之本源,是四方之一。在玲珑塔还没有能力收摄这整个世界之前,他根本对玄武是无可奈何的。

除非他能上去正面击溃玄武。但是凭他自己,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托塔天王一身战力基本都在玲珑塔上,除此之外,他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剩行军布阵的本事了。不过,他虽然没有这个能力不代表别人也没有。所以在看到自己起手没有讨得好处之后,他立刻就拔剑对着身边的人命令道。

“哪吒,去把这些叛逆拿下!”

哪吒,托塔天王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他身边那个面似少女,穿着莲花铠甲,手持火尖枪,身披混天绫的少年小将。就面容来说,他是那种出类拔萃的存在。属于什么都不做光是站在那里,就能可爱到让一堆宅系生物尖叫不已的存在。

当然,这只是表象,因为如果你注意到他的神色气质,就绝对不会再有任何觉得他可爱的想法。

他的神色是暴虐的。不论是眼神还是姿态,亦或者是那种张扬的气质,都只能用暴虐这样的词来形容。这种暴虐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本性流露出来的天质。就实质上来说,哪吒,这个三坛海会大神,其实就是一个暴虐的凶神而已。

哪吒,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很多后来者的编撰中,他都是以了一个智勇双全,忠义无双的少年英雄形象出现的。这种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是,这却未必是他的真面目。而哪吒的真面目是怎么样的,其实从封神故事里就能看到一二。

虽然封神演义的故事在这方世界并不成立,因为根本没有什么鸿钧,也没有什么三清圣人。至于里面的斗争,更和商周没有任何的关系。毕竟,道教起于汉代,始皇征天之后。不管这些封神故事里的道教神仙再怎么神通广大,也绝对不可能在八主统御的商周时代闹出那么大的风波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封神就全部都是假的。

它有假的部分,比如说里面的很多设定,时代上的还有大背景上的。这些都只是文人墨客的春秋笔法而已,以商周之争借指天界里争夺天庭正朔的神仙内战而已。但是,它也有真实的部分,比如说那些小人物的刻画上。

封神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道门两大势力之内的内讧。而其他的,都只是为了描述这场内讧而增添进去的小人物而已。俗话说艺术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既然主体是道门内战,那么不管怎么说,作者都没有必要去为那些小人物多费笔墨。与其自己凭空编撰,不如直接拿现成的。而像是哪吒这样只有两章的人物,自然是按照作者所了解的实情来写比较好。

所以,封神故事里关于哪吒的故事,大都是真的,只需要换一个时间背景去看就行了。而如果把封神故事作为参照物的话,就不难发现,哪吒,这个所谓的灵珠子转世,其天性里恶的成分非常之多。

父亲是一方大员,又拜在道门古仙的门下,从出身上来说,哪吒的出身是非常之好的,和现在的官二代差不多。但是,有着这样的出身不代表品性就一定好,比方说哪吒,就是典型的方面例子。

打死巡海夜叉,把龙宫太子扒皮抽筋。箭杀无辜道童,依仗师门镇压石矶。虽然后来故事里都把他说成了无辜受害者,但是在封神里,他才是那个真正的肇事者和挑起者。行事霸道,作风凶残。说是神仙,其实和妖魔都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能让人称道的大概也就是削骨还父,割肉还母这一段。但是这真的是如书中所说是孝义的缘故吗?其实不然,恐怕更多的还是他性子里的野蛮霸道在作祟。这种人霸道惯了,受不得屈辱,所以宁愿死也不愿意让人觉得他理屈。而这也能从后面看出点端倪。

比如说他魂归故里,想要让殷氏为他建香火庙堂。殷氏不愿,他就日夜托梦,说要闹她个六宅不宁。这要真是孝顺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更不要说,他还几度三番想要手刃生父了。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恶神哪吒 封神典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