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三百二十四回 合作牵制 三
,“卑弥乎”可以说是名,也可以说是当权者世代传承的称号,而现任的卑弥乎嘛,可以说完全就是由陆仁扶持起来的。当然了,这个卑弥呼最后可没有逃脱陆仁的狼爪,只不过她本人到是挺愿意的。

这些不多扯,只说陆仁驻军并且控制倭岛早已不是一天两天,后来甚至是把陆逊给派了过去进行全面的管理,而倭岛那边出产的白银可没少充实陆仁的钱包。然后恶趣味归恶趣味,为了方便管理,也的确有必要把姓氏给带过去。

在这个问题上,倭岛的卑弥呼后继者,也就是卑弥乎一职的候补有八个祭司家族,陆仁于恶趣味之下就顺手给了这八个家族饭岛、武藤、苍井、波多野、小泽、吉泽、麻生、樱井这八个姓。当时的人不明白这些姓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换了一个现代的宅男一族来嘛……呵呵吧。

其实陆仁还能列出来一些,不过祭司家族就八个,到让陆仁有些为难了。后来是把剩下的几个诸如新垣、大泽、冲田之类顺手送给了倭岛的另外几个投靠到卑弥乎名下的“国”……其实这些所谓的国也就是一些家族而已。只是对于当时的倭岛小国来说,能得到上邦大国的赐姓,那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耀不是吗?以至于陆仁某次去倭岛泡温泉外带玩卑弥呼的时候,看着那些前来参见的家族打出来的旗号直接就笑喷了。

恶趣味的话说到这里为止,而曹丕会知道麻生明步的姓氏,是因为倭岛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之后,与中原地区也颇有些往来。这里的往来指的主要是民间的贸易,也就是倭岛的民众可以自己去中原地区做生意,而陆仁也授意陆逊对这种事不要过多的干涉,只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收取相应的税收就行了。毕竟一些事情不能管得太严太紧,该放松的地方还是放松一点的好。

所以所以,这时的中原地区对倭岛或多或少的也有一些了解。而曹魏方面是有专门的官员记录这些然后上报于曹丕,曹丕自然就知道了。

“麻生明步?这么说你是邪马台八大祭司家族里的人?”

麻生明步轻轻点头,同时向曹丕抛去了一个不是媚眼却胜似媚眼的眼神。

曹丕到是收了点心,皱眉道:“你们邪马台不是一向依附于陆仁的吗?那你跑来见孤又是有什么事?”

麻生明步上前两步之后坐到了曹丕的跟前,本来就媚态万千的她,这会儿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俯下了些身,胸口那深不见底的沟壑晃得曹丕都有些眼晕:“陆仁虽强,却只是偏安于一隅而已,又怎及魏公雄霸中原、势不可挡?另外陆仁对我们邪马台多有盘剥,邪马台的百姓苦于其暴政,心中思得明主,所以……”

曹丕一听就心说扯淡!陆仁对邪马台多有盘剥还使那里的人苦于暴政?谁他喵的不知道陆仁最善长的事就是让百姓吃饱穿暖之后再为其卖命?这些年下来老子这里的人跑去了陆仁那里的数字让人头痛得要命好不好?真要是盘剥暴政,谁会去陆仁那里混?

但是作为一个心狠手辣的政客,曹丕当然不会去说破麻生明步,因为曹丕知道麻生明步肯定还有后文。而在想了想之后,曹丕就微笑着问道:“这么说,你是卑弥乎派来孤这里的?”

麻生明步马上就换上了一副痴怨的神情:“现任的卑弥乎已为陆仁所蛊惑多年,早已不能明辩是非,只知道对陆仁言听计从,不停的在祸害我们当地的百姓。我族对此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百般苦思之后就只有来求助于魏公,还望魏公能解救邪马台的百姓。至于我族,愿意弃此‘麻生’之姓,接受魏公所赐新姓,同时在魏公发兵之日……”

后面的话不用多说,曹丕也明白了这麻生明步是干什么来了,难怪她要把自己包得跟个粽子似的还悄悄跑来,闹了半天原来是想让曹丕帮他们麻生一族搞政变夺权啊!

这里就得细说一下倭岛邪马台那边的情况了。

现任的卑弥呼,也就是当初的次卑,最早被甘宁顺手抓回夷州的时候才十几岁,然后在夷州被陆仁洗了一通脑之后放回倭岛,并且扶持着她成为了现任的卑弥乎。

可是当初卑弥乎在陆仁这里“深造”的时候,前任卑弥乎以为当时的次卑玩完了,就准备把卑弥乎这个位子交给现在的这个麻生明步的族人,要不是陆仁安排着次卑正好赶了回去,那么现在的卑弥乎就不会是当初的次卑。不过真要是出现了那样的情况,陆仁这里应该会向倭岛出一次兵,用武力的方式帮次卑把位子给抢回来。

当然了,次卑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接了班。争斗虽然还是有一些,但至少没出现什么大规模的武力冲突。只是如此一来,麻生一族就失去了一次可以成为当权家族的机会,心里面当然也会相当的不平衡。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仁的确是在对倭岛进行盘剥与掠夺,目标是倭岛的银矿和硫磺,但陆仁擅长捅软刀子,所以与其说是奴役,到不如说是陆仁用合理的工钱驱使着倭岛的人主动的帮陆仁做事,并且给他们自己赚回来不错的生活条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倭岛发展得还算不错。可越是这样,麻生一族就越是眼红,也就愈发的想把原本属于他们的当权地位给抢回来。

这里有个对他们来说很要命的问题就是现任卑弥乎的年纪。卑弥乎被抓去夷州的时候才十几岁而已,到建安二十年的时候也才二十四岁,那么到现在的建安二十八年,卑弥乎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三百二十四回 合作牵制 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