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建设盛唐>第八四二节 国好帝不安

事先并无预兆,大和尚归西,无人与沈南蓼竞争,他独得圣宠,为什么要走呢?

太平公主的消息灵通,很快得到报告道:“是沈御医自个儿上书求去的,他并无触怒陛下,离开的时候,陛下还曾赠他百两黄金归家!”

“那为什么他要走呢?”

报告的寺人变得期期艾艾地道:“据说沈御医离开时形容枯槁,脸色腊黄,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竟有此事?!听得太平公主目瞪口呆!

这样的事情……太平公主觉得棘手了。

暂时没有想到什么好方法,时间推移,挨近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时为武周万岁登封二年,正处于繁盛阶段,在过去的一年里,国政蒸蒸日上。

西边,有韦晞吊打大食,战事虽然激烈,但韦晞稳占上风,胜利的捷收让神都人民收到手软,一觉醒来,韦晞又占了好些地盘。

北边,曾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后汗国可汗默啜请降!

东突厥为前后汗国,前汗国于唐初被灭,后汗国于高宗末起事,本来他们人强马壮,自认是羽翼丰满,也确实实力强横,有二十四州突厥酋长一起参加造反,控弦达数十万人!

可惜他们遇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韦晞,以致于他们竟不敢战,远遁漠北,待到韦晞远出黄河大几字形的“横”部地区筑受降城,进可攻,退可守,河西走廊养马地控制在韦晞手里,韦晞从来不缺马,他麾下兵将个个象小老虎般敢战,占据了水草丰茂的漠南,东突厥后汗国其势大劣。

之后韦晞经营西域,虽然不在国内,那些将领有韦晞给他们兜底:“死也不用怕,打输更不用怕,有我在!只要敢战,不必多虑,谁若是怂了,劳资让他做回文官,永远不得带兵!”

他不止是这样鼓励或者是恐吓大家,他还给大家留下了对付突厥人的方法,套路不少。

“依托坚城,避敌锋芒,击敌疲处!”

“春天来了,正是杀戮的最好时机,他们突厥人的马匹闹春瘦,我们的马在冬天有粮食吃不掉膘,就去杀那些跑不动跑不快的突厥马也!”

“要敢打,请他们吃毒箭头!”

……

韦晞的手段是非常狠毒,杀人杀马,尽无心理负担,

加上后勤保障得力,军队嗨翻了天,英勇敢战。

管财的户部尚书郭待举与他同穿一条裤,对北方军队的支持不遗余力,钱粮、物资、装备从不缺乏,处理得妥当!

最关键还是武则天的支持,但是武则天只接受韦晞举荐的北方守边诸将,而武三思屁声不敢出。

武则天一直没调动郭待举的位置,任由他优先供应北方军队,她的耐心收到了回报。

东突厥后汗国实力年年下降,他们没有了相对温暖的漠南和漠南的水草,牲畜死得多,居住在漠北虽然相对安全,可是太冷了!

白毛风指大风降温和降雪的天气,因狂风扬起地面的积雪如同屡屡白色毛发而得名一起,牲畜大面积死亡,没有了牲畜,突厥人没有活路。

国有良将,有如大鼎镇压四方,过往,还有许多吃里扒外的家伙为了一点小钱会将中原的盐巴、茶叶、铁器等关键性物资供应北方胡族,给他们输血。

然而韦晞说了谁敢这么做,就抄家,男的杀光光,女的通通为奴。

鼓励出首,可得三分之一家产!

于是那些家伙销声匿迹,东突厥什么都缺,日子越来越难过,越来越多的突厥人到黄河边上的受降城归降说:“我们原来都是大唐的子民,被酋长威胁,不得不参与造反,今我等愿意回归大唐,成为大唐子民,绝无贰心!”

受降的边将说道:“好啊,欢迎归顺,起汉名学汉字用汉文吧!取消酋长,归由地方官管辖!”

自太宗朝以来的民族政策彻底改变!

过往强大胡族归降,唐王朝让他们聚居,以酋长为州刺史进行管理,不强制他们改变习俗与文字。

但现在必须汉化!

都快活不下去了,还管他说什么文字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胡族归汉,东突厥后汗国可汗默啜见大势已去,再不投降,身边没什么人时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了,因此他带了民众足足十五万,牲畜五十五万来投。

武则天大喜,派了武三思迎降,在丰州、胜州、灵州、夏州、朔州、云州、易州和代州共八个州安置他们,确保汉化。

并将酋首等送入神都,大肆铺排,以展威风。

封了默啜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因其功大,可世袭罔替。

这些年来,武则天打倒了李唐家族及世家大族,许多官位出缺,她用科举选官,在韦晞的提议下,首创殿试,所录得的进士都是她的门生,如此她说什么,执行率很高。

当她推行胡族汉化时,比起以往的官员看不起胡人,武则天的进士们能更好地贯彻她的主张,让胡族汉化工作做得比较成功。

北方遂平,武则天高兴,臣民同样高兴,那可是消除重大的威胁,须知北方胡族强盛,闻其南下者,帝都君臣均夜难安寝!

当春节临近时,户部上了个折子,表奏曰国家税收增加了百分之十,而经济则增长了百分之十五!

说来好笑,武则天上层的鬼打鬼,却对下层民众没有多大的影响。

民间经济异常强劲,其实是对民间束缚的进一步减弱,有如改革开放的腾飞之势,民间各阶层都得到实利,同时官府提薪百分之五,整个社


状态提示:第八四二节 国好帝不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