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席卷天下>第456章:先南后北
予士兵的军饷,那么就有了府兵制的影子。

战兵除开在加入军队后可以获得田地,他们立功之后还会成为二十等爵的利益既得者。二十等爵的每一级都会有相应的赏赐,注定了军方在国家向外开拓时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使军队对外征战保持热情,说白了就是刘彦在打造一直向外扩张的基础。

从文官的角度出发,他们并不希望利益被军方占去大头,不过现在还没有纯粹的文官,讲求的是下马能为官上马可为将,文官和武将的是有分歧,但是双方的矛盾并不尖锐。

“北伐的事情交给北伐兵团。”刘彦现在重视的方向已经逐渐转到南边,他问:“关于南征事宜,众卿可以各抒己见。”

随着石虎主力一再避战,北线的战事长久化已经可以确认,冉闵杀入了广平郡,下一步就是对河南地动手,接下来面对的不会只是石碣赵军这一批胡人,一旦石碣赵国真的将幽州转交给慕容燕国,后面吕泰兵团会被抽调南下,北伐兵团对上的就是石碣为首的石碣赵军和慕容鲜卑为首的慕容燕军。

吕泰兵团南下是必然的事情,他这一支部队属于野战兵团建制,对南边动手是野战兵团的事,那么怎么能够让吕泰兵团缺席。

“要南征之前必要先造势。”纪昌是眯着眼睛,说道:“王上讲求民族大义,使中原遗民无不以箪食壶浆方式迎接我军。南方三四百万人,有百万众是在永嘉之乱后南逃,大汉痛击胡虏使他们心有戚戚焉”

要是按照史料的记载,东吴末期的人口数量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左右,这个数据没有将诸越和诸蛮算进去。东吴时期到“衣冠南渡”之前,有发生过多次的战乱,不过波及的范围并不广,保守估计人口该是增涨到三百万左右。西晋崩溃有了东晋小朝廷,由中原逃到长江以南的人粗略估计有百万人,那么东晋小朝廷治下拥有的人口笼统来讲差不多就是四百万。

“心有戚戚焉?”桑虞并不是要反驳纪昌,他嬉笑着说:“该是羞愧多过于欣喜。”

纪昌只是看一眼桑虞并不搭话,向着刘彦继续说:“可以争取到一定的民心为大汉所用。”

刘彦倒是比较倾向于桑虞所说的话,南逃的北方世家与长江以南本土的世家一直都在竞争,是以南方本土世家被南逃的北方世家压制形成定居。南逃的北方世家对新生汉国不断战胜胡人不会感到欣喜,甚至可能生出一种愤懑的情绪,那么从近期东晋小朝廷再次上蹿下跳判断出来结果。

东晋小朝廷有立志北伐的人,更多是被胡人打怕了的懦夫。立志北伐也是真的付之行动的那批人,现在是死的死,没死的大多归于刘彦,更多是陷入难以挣脱的内讧泥潭。

“庾翼北上了。”吕议说话的时候先是看了纪昌一眼,后面低下头:“庾翼是带着家族中的第三代北上,暂时落脚在琅琊石刻那边。”

庾翼的北上很轰动,一开始还只是庾翼带着孙子辈,少不得是必要的家族护卫之类。他们在抵达长江边上之前,汇集了不少家族。准备随庾翼北上的家族之中,不乏有一些一线和二线的世家,与庾氏一族不同的是这些世家北上的不完全是年轻一辈,甚至是有当代家主。

“除庾公外,不过是一帮墙头草。”桑虞像是有些不屑地说:“眼见大汉即将大部光复中原,不乏有携带地契要返土归乡的家伙。”

带着地契从长江以南北上的家族真心不少,过去的几年汉国地方官府就遭遇到很多。那些人拿着某块土地的地契找上官府,用着各种各样的态度想要物归原主,给地方官府造成很大的难题。

说难题,那是一些拿着地契的人,他们手里的地契占地之大着实有些可怕,还都是适合耕种的土地。

汉军解放一地,绝大部分的土地当然是由于石碣赵国的政策处于荒芜状态,却也缺少不了有人耕种的地方,没有解决豪强之前土地上面没有什么改变,到了元朔三年阶段大部分土地是归于国有,一些土地赏赐给了有功之人。

地方官府遭遇的难题很多,最大的麻烦是易于耕种的土地基本奖赏给了有功之人,土地的主人在军中搏杀卖命,为其耕作的主力军是家属奴隶或是官署奴隶,等于是产出阶段。土地已经有了新主人,却有旧主拿着地契来请求物归原主。地方官府从新主人手里剥夺属于没可能,旧主人却有地契,陷入了两难。

桑虞在豫州那边处理最多的就是关于土地归属问题。

豫州离东晋小朝廷足够近,汉国讲民族观念的前提下是不限制自认为汉家苗裔的人归乡,东晋小朝廷控制时期更不缺少南方的人北上。

桑虞亲到豫州,少不得是要接触的南方世家,有些世家很识时务,有些世家却是故意刁难,不管是以什么态度却都被他一刀切,也就是甭管土地事前有没有主人,疆域已经归于汉国所有,一切都由汉国这边说了算。

“谁流的汗水与鲜血?”桑虞态度强硬地说:“依照臣的意见,识时务者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偿,余者呵呵!”

刘彦分得清自己人与非自己人的区别,他的胸怀很博大,却难以不分亲疏和远近,无声地点头表露自己的态度。

任何势力的崛起都代表着一次新的洗牌,屁股坐在什么阵营就该保证自己人的利益,汉国的国策早就确定下来,参与进来的人可以分享利益,没有付出的人能滚多远算是多远。

国家


状态提示:第456章:先南后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