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席卷天下>第539章:有备之战
特殊番号如羽林军、虎贲军、禁卫军不算在内是保留常备的十三个军,分为骑兵军和步兵军。其中骑兵军的规模是有六个,剩下的七个是步兵军。

征北幕府建制下有总共六个骑兵军,四个为常备的骑兵军,另外的两个就是虎贲军和羽林军。征东幕府和征南幕府是各自有一个骑兵军,剩下的那一个因为谢安这个中郎将没资格建立幕府是归属到关中驻军序列。

十三个常备军是依次从“一”作为起数,骑兵军就是第一到第六,步兵军是由第一到第七,分兵种是前缀加上第几骑兵军或是第几步兵军。

刘彦搞出这一套番号的历史意义重大。

要知道中原王朝的兵制从来都没有这么弄过,更多是按照州、郡、县来分别部队,要么就是以战区来规划,会这样是中原王朝很少有保持大量常备军的时候。

当然了,中原王朝没有数量庞大的常备军,那就是中央军、郡县军、边军的体系,兵源是来自纳“赋”的青壮。而后面府兵制的出现,就让中原王朝走到了“战区”军制体系,哪些区域的兵源就是负责哪一块战区,特殊国战期间就从各处战区调动部队参战。

刘彦建立的汉国不会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时期,保持大量常备军的数量就是一种必要,那么独立于郡县兵和边军体系之外也就理所当然,战区体制这种防御多于进攻的方式也不适合。

汉国目前的二十万常备军是从百万部队中精选兵源而成,应该说兵源素质都是十分优秀,分辨不出哪个军好或是哪个军差劲,番号代表的是数字而不是排名。

随着汉**制的改变,李坛和骞建同分别不再是羽林军和虎贲军的统领,个人感情肯定还是深一些,可是能够指挥的前提是部队被划在幕府序列之下。

李坛对于骞建同指挥羽林军没有什么疑问,更是清楚为什么要的是羽林军而不是虎贲军。他说:“后续会有两个禁卫骑兵军过来,要不……你再带上一个骑兵军?”

“若是兵力充足,自然最好。”骞建同郁闷的是虎贲军作为甲骑具装兵种,那就无法进行什么长途奔袭或是用来追击,点着头:“两个禁卫骑兵军,再有虎贲军,哪怕是没有羽林军和两个骑兵军,石宣或是苻洪想要决战也是一点不怵。”

汉国的征北将军历来是掌握最多的部队,那是征战对象与地理位置首先就决定了的前提。像是东晋小朝廷政权覆灭之后,南边在抵近到海岸线之前也仅是一些不成气候的诸越与诸蛮,征南幕府就直接缩编到三个军。而北方哪怕是干挺了石羯赵国也还有草原上面的威胁,恐怕北线怎么样都不会少于五个军的规模。

李坛除开一些常备军的指挥权之外,地方上的郡县兵和一些仆从军也会逐步加入到幕府序列。哪怕是作为征北将军的他,对于征北幕府在这一场战役中下辖会有多少部队也不太确定,唯一知道的就是不会低于四十万的总兵力。

没什么矛盾的地方,汉国要保持二十万常备军,单指的是专门的战兵,但也没有完全排除掉其余的体系。

必须要说的是,汉国的常备军、郡县兵、仆从军虽然都是军方部队,可是体系上并不一样。常备军说白了就是不事生产的军队,郡县兵是来自于民间的纳赋,仆从军包含了奴隶兵和各个藩属国的兵力。

骞建同最后是带着三个骑兵军离开,由于羽林军虽然是一个军,可是只有一万的编制,总兵力也就是四万。他们是在小雪的季节中离开城池,经九泽湖往平陶方向行军,将会进入一片广袤的草原进行隐蔽。

在骞建同率兵离去的半个月后,后续部落先后抵达,先到来的是上党郡方向的三万郡县兵和两万禁卫军骑兵,而到了这个时候冰雪也开始融化。

“第一阶段,汇集到战场的郡县兵将会达到十二万。”条攸一直以来就是行军长史,到征北幕府之后依然是。他和李坛相处得不错,对于目前的现状也感到满意,带笑继续说:“郡县兵将会保证野战兵团的侧翼和后翼,”

汉**方的各个体系责任分明,常备军就是用来作为战场主力。有常备军作为主攻,郡县兵的作用除了保证后勤线之外,无非就是保证主力的作战环境,起到策应和拱卫效果。

李坛在观看沙盘,怎么来布置郡县兵和仆从军,他这个主将和行军长史没有少商量。

真实不虚而言,汉国再次北伐是参考了卫青打河西之战的布局,也就是专门布置作为主攻的部队之外,还有大批量的步军会铺开。

当初卫青手里的部队不像李坛手里的部队那么泾渭分明,少量的主攻部队是由数十万的辅助部队协助,主攻部队有着明确的攻击路线,辅助部队则是一种平铺为直线的局面,然后主攻部队不断以高速机动优势穿插,辅助部队则是在主攻部队创造的战果前提下进行平推。

“考虑到情况的特殊性,阳邑的战事会比中阳早一些启动……”条攸将手里的一些旗子插在阳邑周围,才继续说:“等待地面变得相对干燥,第一骑兵军、和第三步兵军、第五步兵军将会率先发动攻势。”

李坛回忆了一下近期关于石宣的情报,位处阳邑的石羯赵军仅有少量的部队出城活动,其余的石羯赵军一直是窝在城内没有动弹。他还很确定石宣并没有得到援军,石宣手头原先是有多少兵力还是多少兵力。

“有迹象表明中阳的一些变动。”条攸


状态提示:第539章:有备之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