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范进的平凡生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夺情的代价
/p>

侯守用颇有些失望地看看范进,但是又不好说什么。毕竟连自己这个做师长的也没想出太好的办法,凭什么要求弟子就一定要有主意。正如他所说,谁能想到张文明死的这么是时候。考虑到方才范进连夺情的话都说出来,倒也觉得他确实乱了方寸,不好苛责太过,只叹口气道:

“倒是为师太过急噪了,仓促之间,谁能有此急智?退思我们师徒一起想想看,若是当下张居正丁忧,朝内最有希望接任首辅的是哪个?”

范进想了想,“吕豫所?”

“为师也觉得他颇有可能,毕竟高拱已经回不来了,徐松江年事已高,况且又在南方。不管身体怎么硬朗,多半也不会选他。”

范进点点头,心中有话没法明说。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如果他又回来当首辅,张居正守孝期满,就没法回来。除非是皇帝想要易辅,否则绝对不会把徐阶调来当首辅。

其实即便是吕调阳,也是件麻烦事,或者说换谁都是麻烦事。首辅这种位置都是能上不能下,只要接任者没犯大错,凭什么就把人家从位置上挪下来?一般来说丁忧期满回朝任职,都得变一下岗位,否则就对接任者不公平。首辅这个职位的难处就在于,没什么地方可去。既没有更高的位置可以安排,放到低的位置上又不合适,属于上下够不着。张居正守孝期满,肯定是还想当首辅,那么找个过度宰臣就很重要。

吕调阳算是台面上最合适的,毕竟年纪够大,也许三年以后他精力衰退,力不能胜任,就可以很轻松的把他免掉让张居正回来。再者吕调阳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蓄私人,他虽然是广西人,却从不培养广西学子,也不收门生。虽然当过主考,可是和录取的进士之间没有联系,拜座师的人都被他从家里赶出去,不搞门生老师这一套。所以在朝廷里,吕调阳是孤家寡人,并没有什么部下,也就不需要搞掉一些人,给他的人安排岗位。

这么个人要想当好首辅,肯定离不了江陵党的支持。所以他当首辅对于江陵党人来说,自然是最好的消息,想必他们也会支持。

侯守用道:“为师听了个消息,当日殿试读卷时,吕豫所对退思的卷子十分看好,曾与张江陵力争。你那殿试卷子上一个一等,就是吕翁所写。看来他对你很是满意,若是这条路子走通了,退思你的前程就有保障了。毕竟吕翁门下无人,要当首辅手下总得有几个心腹干将冲锋陷阵,以你的才学精力,若是为吕翁所用,倒也不愁建功立业。”

范进摇头道:“恩师,弟子若是如此,岂不成了今之奉先?”

“你又不是张居正的私人,哪有这说法?”侯守用摇摇头,想了片刻,又道:“为师听了个消息,张居正已经准备给他女儿定亲了,男方是东桥先生之孙顾实。张顾两家的关系不用我多说,这也算是门当户对情理中事。只是出了这事,定亲之事就谈不到,不过两人的关系其实也就算定下了。当日京中传闻几分真几分假为师不多问,只是提醒你一句,不管你对张家千金有何心思,现在都该绝了它!大丈夫何患无妻,只要你做出番事业来,自有如花美眷相配,也不必非以张家门婿为念。”

范进听到这消息倒不惊讶,其实之前张舜卿与他通信里,已经用这种密码套格方式,把顾实的事说了,同时也表示非君不嫁的决心。如果被父亲硬逼着出嫁,也不会让顾实做真夫妻。当然事情到了那一步,多半就是推车撞壁。

美人恩重,不忍辜负。范进眼下要是想和名门贵女成亲其实并不困难,一个二甲传胪又是年少英俊,不知多少人家上赶着攀亲,不要彩礼倒贴嫁妆的有的是。可是张舜卿如此坚持,他就不能另选他人,乃至于在立场上,也只能和张居正站在一起。

侯守用的建议其实不是坏话,从利益角度看,现在投奔吕调阳很正确。可不管是为了美人情意,还是从偷看剧本角度,范进当然都不能做那种糊涂事。怎么说服恩师,也是个问题。毕竟范进在京师官场里,真正能称得上朋友的人不多,侯守用半师半友,他不想得罪。

想了想道:“恩师,这事且容弟子思忖思忖再说。您也听弟子一句劝,不要急着把宝押在吕豫所身上。万一他未能掌枢,便不好抽身了。”

“我知道。再说我与他没什么交情,为师也不会毛遂自荐去投奔于他,那样实在太损身份。不管怎么说,为师也是言官,不属任何人门下才是正道。只是……这次周世臣的案子办下来,想说我不是张江陵的人也很难了。”

自从周世臣案结束后,侯守用其实可以感觉到严清对自己的敌意。之前严清对侯、花两人看法都不错,觉得他们是廉洁忠正的大臣,于他们也颇有些照拂。可是这回周世臣案件中侯守用表现抢眼,几份奏章上的时机既好,言辞也犀利,翁大立的勒令致仕与他就有很大关系。在严清看来,自然把侯守用归到张党里,对他的态度大为恶劣。

好在范进之前搞的事情,在舆论上把严清束缚住,如果他对侯守用等人报复,就会落下一个朱国臣等泼皮保护伞的嫌疑。严清爱惜羽毛,也不敢冒这种风险,不过态度上的改变,下面人也感觉的到。刑科给事中一旦不受欢迎,工作多少也会变得麻烦,这也是侯守用必须找个派系支持他的重要原因。

但是他自己上赶着去投奔谁总觉得丢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弟子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六章 夺情的代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