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汉末高顺>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

徐盛踏上返回家乡之路,渡过长江之后,一路所见,与他当初的印象已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路加宽了,平整了;很多荒地已开垦为良田,建设了更多的灌溉设施;一路所过,见到的百姓已没有此前愁眉苦脸的样子,乡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路乡村变化如此之大,徐盛估计,他的家乡肯定也不会差。

待他返回莒县,更是令他吃惊;莒县作为城阳郡的郡治,非常繁华。

现在驻扎莒县的是中郎将吴敦,仅仅是那一万官兵,就能拉动当地的消费;军粮和军备物品可从济南国运来,战马吃的青草,官兵吃的青菜、肉、蛋、酒等可是当地百姓出售的,这就为当地百姓带来不菲的收入。

徐盛把护卫安排在县城居住,他换了一身朴素的衣服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返回他所在的小村;小村离县城不远,道路修的平坦宽敞,一路顺畅。

待他远远看到家门,心中更是欢喜,屋子已经翻新,并修筑了院墙和大门;只是家中人来人往,令他不解。

待他来到家门口,遇到熟悉的乡亲,可是无人理他,皆冷哼一声,极尽鄙视之情,令其费解。

待他进入院内,人群自动闪开一条通道。

这时,他看到了正堂的灵位;而大兄、弟弟等人皆身穿重孝,跪在堂前。

在他看到众人的时候,大兄也看到了他。

徐盛呆立在庭院内,还没反应过来,大兄已是怒火滔天,顺手拿过一把扫帚向徐盛扔去,并喊道:“无情无义之人,这里不是你的家,不欢迎你,快滚!”

徐盛不明所以。

这时,老里长走了过来,手拿三支香,说道:“阿盛,先给母亲上香吧。”

徐盛机械的接过香,来到堂前,看见有桌放着是母亲的灵位,点燃香,插入香炉,后退几步,跪下磕头。

内心的愧疚令他忍不住大哭起来。

子欲养而亲不待。

流逝而不能追回的是时光,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再也无法报答了。

想当初在丹徒,他还大言不惭的对秦关说:“盛既以身许国,何以许家?乱世莫诉儿女情。”想来令人惭愧。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珍惜,待他们离去后才知后悔已迟,若是按照秦关的要求提前回家的话,至少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就是因为他的固执,错过时间,而造成终身的遗憾,此时,徐盛的内疚无以言说。

一刻钟后,大兄说道:“好了,你走吧,这里不能留你。”

还是老里长,拉起徐盛,回到里长家,暂且回避一下盛怒的大兄。

徐盛一直哭泣不止,战乱带来的骨肉分离之事何其多也,他一直没有放在心上,那是因为与他无关,不是他的亲人,灾难没摊到他自己的身上。

又过了一刻钟,待徐盛情绪平稳后,老里长给他娓娓道来前因后果之事,始令徐盛茅塞顿开。

在徐盛跟随刘备叛乱之后,陶谦不仅没有为难徐盛的家人,而且一直以军司马的标准为徐盛一家放俸禄;莒县在房君侯的治理之下日渐富裕,他们家一直过的不错,不过父母后来得知徐盛叛乱,一直对陶刺史心有愧疚,待陶刺史离世后,父亲因心忧而去,母亲也在几天前去世,刚刚下葬,今日是头七坟。

徐家人以及徐家村的人,皆以徐盛为耻。

徐盛跟随刘备叛乱,造成无数人的伤亡,那些人对刘备和徐盛自然仇恨不已。

他不理解,他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朝廷,为了皇帝,为什么大家都不理解他呢?徐盛有些迷茫。

看着徐盛不解的面容,老里长继续道:“老百姓不管你的宏图大志,只希望安安稳稳,有口吃的,家人相守平安,这就是福;谁能给百姓带来好处,老百姓就向着谁说话,他们都不懂大道理,但是对乱臣贼子却看的明白。”

徐盛终于心有感悟,老里长暗指他为乱臣贼子,想必普通百姓也把他当做乱臣贼子,怪不得大兄如此愤怒。

原来他与主公刘备在百姓的眼中只是乱臣贼子,是他们给徐州带来的战乱,导致百姓伤亡无数;他所谓的解救朝廷、解救皇帝、解救天下,在老百姓眼中一文不值,甚至被当做战祸的根源。

这与秦关说的相差不大,他痛恨战争,痛恨诸侯,却不得不以杀止杀,消灭祸端,而他认定的仁慈的刘备便祸端之一,所以才会花大代价而必欲除去。

至此,徐盛已无争强好胜之心,不说心灰意冷,对主公刘备已没有当初强烈汇合的渴望。

于是,徐盛在家中待了几日后,把那些护卫打回江南,他给秦关书信一封,决定今生不再返回江南,不再与刘使君见面,请秦关放心。

几个月后,房良收到秦关的信件,讲述了徐盛之事和刘磐之事。

房良传令城阳郡太守和都尉,任命徐盛为莒县县尉。

为了改变自身名声,也为了给家乡人做点实事,徐盛接受了任命。

奈何造化弄人,徐盛为了远大目标,奔波半生,现在又回到了起点,从最基层做起。

为了躲避村人对他鄙视的神情,徐盛只好在城内购买一宅院,搬到城内居住。

没有放弃他的还是他的家人,大兄逐渐原谅了他的过错,并求人为徐盛操持成亲之事。

长兄如父,徐盛接受大兄的安排,也想稳定下来,过稳定的日子。

在他看来,平安稳定


状态提示: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