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1168章挖墙脚

蒲津关是秦晋之间有名的雄关,修建得异常的坚固,城高门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要硬夺,难度不亚于攻打函谷虎牢那样的雄关。

山西与陕西之间的渡口不只一处,可要论方便,还是要走蒲津关。

姜襄也知道蒲津关的重要性,他虽然将防备金国的人马,抽走了大半,但是在蒲津关却放了三千人马守卫。

蒲津关前就是黄河,金军就算进攻,也施展不开,一次最多投入万把人,所以三千人马凭关而守,足以为姜襄争取反应的时间。

贺国柱是万链手下的部将,在万链率领主力去援救潞安之后,他奉命镇守蒲津关。

他原来是明军的百户,后来落草为寇,领着千余人啸聚山林,这次趁着起事,便借机洗白身份。

因为干过山贼,他的人马在晋西南诸部义军中,算是比较能战的,所以才被委以守关重任。

只是从八月底,山西反正以来,他守关已经快接近三个月,西岸的金军一直没有动静,所以从贺国柱到下面的士卒都有些松懈了。

这日,贺国柱正在关隘内喝酒,城上却忽然想起警钟,他急忙穿衣着甲,来到城上,便听一名百户急声禀报道:“将军,蒲津桥受到了袭击!”

贺国柱忙疾步走到关墙边,远眺西面,只见蒲津桥的方向,两道浓烟冲天而起。

“两道狼烟,有两千人攻桥!”贺国柱脸色一寒,难道是金国出手呢?他没有多想,立时转身下城,大声招呼道:“快,点齐人马,随着本将出关,支援蒲津桥!”

蒲津关在蒲津桥的后面,蒲津桥未失,所以贺国柱并没担心蒲津关的安全,而是准备带兵,将想要渡河的敌人,挡在黄河西岸。

不一会儿,蒲津关的关门打开,贺国柱领着两千多人,迅速从关门涌出,向蒲津桥奔去。

就在关外数百步的一片树林内,三千金军已经蓄势待发,高有才按着刀柄,目不转睛的盯着从关内出来的人马,等他们走远之后,又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估计他们已经到了蒲津桥,才忽然拔刀,急声吼道:“杀!夺取蒲津关!”

三千穿着白色斗篷,隐藏在雪林中的金军,顿时一个个跃起身子,扛着梯子拿着竹竿,向关下冲去。

关上警钟立时再次响起,不过此时他们兵力空虚,关城上一阵慌乱,半响才弯弓向关下射箭。

关下奔跑的金军立时被城上箭矢射死数十人,而就在这时,在守军惊愕的目光中,近百余汉子忽然被撑杆举上城头。

他们脚蹬着城墙,快速向上,在守军愣神之际,一个个直接从城头跃下,挥刀将墙边的弓箭手砍倒。

金军悄悄渡过黄河,并未携带笨重的攻城器具,急切间只好以攻城梯和撑杆攻城,所谓撑杆,乃是一根长约数丈的长杆,一人握住杆头,数人握杆尾,待到城下便挺杆上举,那握住杆头之人即可足蹬城墙,由众人一举而上。

不过这种方法,有许多限制,后续乏力,只能用于少数人突袭。

守军还没反应过来,近百名满兵精锐,已经被托举上城,而这时其他金军已经通过壕桥,将梯子搭上城头,咬住战刀迅速攀爬,城上的守军本来就不正规,又碰上了精锐的清军突袭,立刻就土崩瓦解,仓皇逃下关去,

不一会儿,蒲津关的城门就被金军打开,大家涌入关隘,蒲津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陷落。

黄河边上,蒲津桥,王永强正指挥人马与守桥的义军厮杀。

义军长矛大盾堵在桥上,两边弓箭、鸟铳乱射桥上的金军,不断有人被射落,栽倒在冰面上。

说实话,防守蒲津桥,比防守蒲津关还要容易一些,这也是贺国柱领兵来援的原因之一。

双方在桥上箭矢乱射,正厮杀之间,王永强见守军背后有两千余人狂奔而来,他脸上立时一笑,大声吼道:“撤!”

贺国柱领着两千多人赶到蒲津桥,他人马还没加入战场,攻桥的金军就主动退却,让他摸不着头脑。

“怎么回事?”贺国柱骑在马上喝问一声。

一名脸上带着汗水的义军千户,忙上前帮他拉住缰绳,然后说道:“将军,卑职也不清楚,对岸的金军忽然进攻,卑职便放狼烟示警了。”

贺国柱微微皱眉,就在这时,大军后面一名骑兵,疾驰过来,隔老远就大声喊道:“将军,不好了,蒲津关被偷袭了!”

声音传开,义军一阵哗然,贺国柱眼角一阵抽搐,立时一拔马缰,往蒲津关而去。

蒲津关要是被敌人占据,那他就被堵在关外狭窄的河滩之地了。

贺国柱一走,刚到的两千人马忙仓皇的转身,后队变前队,急忙往关隘方向跑回去。

不多时,他们来到关墙下,可是城上已经插上了金国的旗帜,站满了金国的士卒,一员金将从城上漏出半个身子,大笑道:“贺守备,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贺国柱面如死灰,没想到蒲津关居然会这么快就被金军占据,而且金军这次行动,明显是经过了精心的谋划,贺国柱可以肯定,金国已经全面介入战事了。

“将军,烧了浮桥,然后放烟通知蒲州,或许还能夺回蒲津关!”一个千户急声说道。

旁边另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头目,看了关上密密麻麻的金军,却慌道:“当家,要慎重啊!我看关上金军至少有数千之众,况且他们能渡过河来,烧桥未必管用!”

贺国柱眉头紧皱,“先退回


状态提示:第1168章挖墙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