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599章造兵甲,炼铜冶铁

听王彦表态,银钱不用湖广独立承担,众人交头接耳一阵议论,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其实众官心里都明白,大明连胜几阵,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时,不乘着此时乘胜追击,等满清缓过劲来,反攻江南又会变的遥遥无期。

接下来几年,必然都是重要的征战之年,扩军是势在必行,既然王相公已经意决,那大家就勒紧裤腰带上吧。

虽然接下来一段时间,湖广官府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可一旦光复江南,鼎定金陵,再坐诸公都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中兴大臣。

王彦见众人都不再反对,便对陈邦彦道:“陈参政说第二点吧!”

“第二点,是关于蕲黄四十八寨等义军的安排。蕲黄一带处于湖广与南直交界地带,原是湖广抵御江南清兵的屏障,但现今安庆在手,蕲黄一带成为腹地,不再受清军威胁,黄州府就必须派遣官员治理,恢复税收。”

湖北布政使司右参政张同敞,站起来说道:“相公,蕲黄一带,情况比较复杂,山寨林立,想要纳入官府管辖,恐怕并不容易。”

张同敞乃名相张居正曾孙,历史上在桂林与瞿式耜一道慷慨赴死,现在轨迹改变,他并没有随何腾蛟败入广西,而是在湖广做了高官。

蕲黄一带,从崇祯年间开始,就山寨林立,有百姓结寨自保,也有流贼连营对抗官军,长久之后,已经很难分清谁是匪谁是民,他们是官军来了打官军,流贼来了打流贼,满清来了打满清。

义军虽有助于抗清,但却不是长久之态,官府不进行管理,最后多半要演变成为割据势力。

陈邦彦解释道:“这次多铎进攻湖广,荆王殿下力战成仁,蕲黄四十八寨以是一盘散沙,正是朝廷恢复蕲黄地区的最佳时机。这次募集新兵,便优先从义军中进行收编整顿,府兵制也先从黄州府推行,山寨之民则分配土地,迁下山来安置。各寨义军首领,可观其能力,给予官职。至于不服官府,虎啸山林之辈,则必发大军剿灭,彻底荡平。”

蕲黄义军,一直是湖广最为活跃的一支抗清武装,他们拥戴大明宗室朱常巢为首领,号称荆王,曾经还配合王彦攻打过武昌。

如今朱常巢一死,王彦便急着将四十八寨收编,未免有些不讲人情,但是湖广要扩军,这些义军确实是最好的兵源。

新幕之军没有两三年,很难成为精锐,这些义军虽然也是乌合之众,但毕竟拿过刀枪,同清兵干过仗,整编过来比从新训练一支民夫,要容易一些,节省了成军的时间。

其实不止是湖广,王彦总督下的五省,除了正在拉锯中的四川外,凡事不与清兵交战的地区,各种义师,山寨,或是土司武装,今后都是王彦整合的对象,他必须将诸省纳入正轨。

其实此时对于蕲黄义军进行整编,对于他们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能从杂牌摇身一变,成为吃皇粮的正规官军,总比大明安定后,被当做山匪剿灭要强。

众人当下又是一阵议论,如果能将蕲黄之地纳入官府的管辖,来年湖北的赋税至少能多出十多万两,而且还能解决一个隐患,既然王相意志坚决,张同敞便坐下来,表示自身没有意见。

陈邦彦停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这第三点就是打造兵器、衣甲。两场大战下来,兵器衣甲,各种物资损耗严重,加上又要扩军,缺口便更加巨大。虽说广南能够提供一些,但湖广的匠人也要集中起来,进行铸造。”

这时,王彦见众人又面露难色,这与扩军一个道理,打造兵器、衣甲,制造火器,那都是极费银钱的事情。

“本相知道,这兵器打造,耗费甚多。”王彦等陈邦彦合上折子,才开口说道:“不过这次在武昌城下,抓补民夫近八万人,可以全部用来开矿冶金,至少咱们精铁便不用愁了。”

何腾蛟点点头,“湖广境内,大冶、枣阳有铁有铜,只是因为人力不足,开采有限,这八万人只要给口饭吃,每日就能开采大量的铁矿、铜矿,冶出铁来,可以打造兵器,炼出铜来,可以铸钱,补贴军姿,此事可行。”

枣阳位于湖广北部,盛产铁矿,大冶就在武昌府境内,早在春秋战国时,就点燃冶炼之火,唐代在此设青山场院,专门冶炼铜铁,南唐时规模扩大,随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

堵胤锡听了,这时也道:“说到这矿产,其实临近湖广,还有一座大矿,不过由于苗乱,道路不通,一直没怎么开采,而且也不归湖广治下,但王相现在总督五省,却可以考虑进行开采。若是人力充足,每年几十万两的进项应该能够达到。”

王彦见了钱眼睛就绿,他眉头一挑,“在哪里?”

堵胤锡道:“就在铜仁。”

“铜仁?”听到这个地名,他大概就知道堵胤锡所言不假,必有特大矿山,不然也不敢这么雄,用铜仁这个名字。

其实贵州云南,这些地方还有许多矿山,不过道路不通,再加上汉民户口太少,又时常与苗彝冲突,所以开采断断续续,始终没有利用起来。

现在朝廷的精力,都放在抗清上,矿山开采,前期必然需要投入,特别是在贵州这样交通不便的地方。

首先得有路,还要添置工具,搭建屋宅,建造冶炉,招募人手,这都需要先投入一大笔银钱,而且短时间内还没回报,不说朝廷没钱,就是有钱也等不急。

眼下战事这么急,


状态提示:第599章造兵甲,炼铜冶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