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771章南京鼎定

洪承畴出身贫寒,家母以做豆干维持家计,他的一生堪称底层上位的典范,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观其一生,前半段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宰辅之才,而他自从万历年间被赐进士出身后,也是一路平步青云,被受毅宗皇帝器重。

在此期间,他解韩城之围,名声大噪,杀王左桂,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提出“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策略,紧接着他升为五省总督,先后大败诸路农民军,最后杀得李自成大败,仅余十八骑遁走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在基本平定内忧之后,洪承畴又被委以对抗东虏的重任,几乎统领全部的大明精锐。

这样一个人,出身贫寒,文能治理地方,总督五省,武能平定内忧,抗击外敌,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几乎要将深陷泥潭的大明朝挽救出来。

此时的洪承畴,宛如一个巨星升起,似乎今后必定青史留名,为一代宰辅名臣。

可以说,他的经历符合了当时士人所有的幻想,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洪亨九可称为时代偶像,无数士子皆以其为人生目标。

可就在这时,他的人生却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松山被破,世人皆以为洪承畴殉国,毅宗设坛祭奠,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天下人也以其为榜样,杀身报国,死王事不在话下,然而这位时代偶像,却投清叛国了。

以洪承畴的影响力和他的级别,他的叛投,比后世汪伪叛国对民国的打击只强不弱。

清军入关后,熟悉明朝情况的洪承畴,马上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衔,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之后他便成为了清廷的救火队长,北方不稳,他便治理北方,南方因为多尔衮下“剃发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反抗,以到难以收拾的局面,危难之中,多尔衮又忙派他取代多铎,敕赐便宜行事的权利,让他迅速稳定江南。

这个人为清廷的制度建设和稳定地方,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大明一方,对他可谓恨之入骨,恨不得生食其肉。

如果多尔衮与洪承畴同时在王彦面前,王彦只能从中杀一人,王彦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先杀洪承畴。

只有杀了洪承畴这个汉贼头子,才能震慑住降清的官员,如果他都有好下场的话,那天下人怎么想。

洪承畴大约也是明白这一点,汪伪也没有回头路,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东虏屈屈数十万,如何能坏华夏,如何能治中国,没有这群汉贼相助,东虏再强也站不住脚跟。

王彦来到城下,抬头看上城头,打量着洪承畴,这是他第一次看清洪承畴的面貌,黑色的清朝官袍,胸前挂着朝珠,头戴碗帽,下面是一张老脸,胡须白了一半。

洪承畴同样打量着王彦,半响后,他先开口道:“衡阳王,真英雄也!”

城上,城下,安静下来,让两人可以交谈,可以将声音传播开来。

洪承畴上来,先说一句,不知道是真心感叹,还是做惯了奴才,拍了个马屁。

“不要废话!”王彦冷笑一声,并不吃他这一套,大声说道:“中国英雄,非尔能定论,即是竖白旗,当速速开城!”

洪承畴脸上一红,王彦话语太过强势,让他心中恼怒,很没面子。

怎么说,他也成名已久的人物,竖子对他却没有一点敬意。

热脸贴了冷屁股,但现在洪承畴却没有翻脸的底气,现在的情况,王彦有本钱骄狂。

“衡阳王,我等确实愿意投降,瑞重郡王与罪人,已经写好降书,立刻便将印信奉上,只是希望,衡阳王能看在我等保全皇城的份上,保我等平安,并能容我等一日时间,收拾自身之物,封存府库,然后撤出皇城!”城上洪承畴,在城头大声喊道。

语毕,他便吩咐一名旗丁,带上瑞重郡王大印,江南总督印等数十枚官印,降书数十封,座着吊篮坠下城去。

博洛站在他后头,见洪承畴将三天说成了一天,心里有些着急,回头对喀喀木道:“你快去将兵器库打开,满城内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全部分发兵器。”

喀喀木听到后,连忙领命下城。

王彦听了洪承畴的话语,一阵沉思。

这时后面忽然一人骑马过来,到王彦身边,小声提醒道:“殿下,卑职了解洪贼,小心有诈啊!”

王彦视之,乃是给洪承畴做了四年幕府参议的侯方域,王彦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这时,那坠下的旗丁,已经被明军拦住,陆士逵拿了印信,过来呈给王彦。

王彦一观,颇为诚恳,但他却不能接受,他想保住皇城,可也要树立威望,而且洪承畴必须死。

除了皇城,洪承畴和博洛,已经没有别的底牌,他们没有资格享受这样的条件。

王彦看完,往城上看了一眼,忽然扭头指着远处的皇帝的灵柩大声喝道:“尔等看见没有,大行皇帝的灵柩以到城下,皇城乃大明的皇城,尔等要让大行皇帝在皇城之外,等尔等一天吗?”

城上洪承畴等人闻声,身子一颤,他这才注意到远处的棺木,内心立刻沉了下来。

王彦都将棺木抬到西华门外,今天却进不了城,那他岂不是很没面子,威信何在?

洪承畴见王彦话语强势,已经将三天时间,改口为一天,刻当他看了看远处的棺木后,便知道自己失算了。

没有


状态提示:第771章南京鼎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