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络游戏>变身国民女神>第二百四十二章 科幻电影的悲惨现状
代就有苹果了,这科学吗?

“这科学吗”快成了我们看电影的“主体思想”,似乎一到看电影这件事上,我们就迅速成了“考据派”。

缺乏想象力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太喜欢追求标准答案了,这在电影这件事上也有着同样的表现。

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段落大意是什么?好人在哪里,坏人在哪里?

这种追求标准答案的作风既体现在那些声称《色,戒》是汉奸文艺、《海角七号》是媚日电影的大学生身上,也体现在那些将《爸爸去哪儿》当做是华夏电影的耻辱柱的电影原教旨主义者身上。

还有一点,华夏的审查制度也是一言难进。电影里连鬼都不敢拍,都不敢在电影里表现,所有的非自然想象,全部用“神经病”来解释。

这样的情况下,导演们有多少勇气和自信,去想象那宇宙的浩瀚,去想象生命的壮观呢?

而且华夏导演们缺少的恐怕不止勇气和自信,缺少恐怕的最多的还是兴趣。

顾灿灿自做影视这一行来,真的感觉是饱受束缚。既缺乏物质生活的自由度,又缺乏政治生活的自由度,更缺乏精神生活的自由度。

没有这三种自由,大部分人都做起了缩头乌龟,将自己的视野聚焦在标准答案、好人坏人、明君昏君、贪官清官、历史考据上。

顾灿灿穿越之前看娱乐新闻,知道宁昊要拍大刘的《乡村教师》。她相信宁昊可以拍好,因为《乡村教师》里的科幻味并不浓,它看上去更象是一部教育片而不是科幻片。

至于《三体》,顾灿灿已经没有任何念想了。《三体》被拍烂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被拍好。

一流的科幻很少拍出一流的科幻电影,而一流的科幻电影往往都来自于三流的科幻。

这个道理放到别的上也是共通的,文学名著往往很少拍出一流的电影的,一流的电影往往改编自三流。

比如电影《教父》很厉害,但这本,实在是秀逗了。

因为,科幻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已经偏离了标准答案。

比如顾灿灿在原时空里曾经读过钱莉芳的《天意》,对这部印象很深。

作者创造了一个基于东方历史的科幻世界,韩信、张良、秦始皇、刘邦、项羽竟然可以毫不违和地生活在一个既真实又科幻的时空中。

第一次读这本的时候,顾灿灿觉得《天意》里的韩信就是华夏版的超级英雄。

《天意》虽没有刘慈欣、王晋康这些大神那么硬科幻,但它将科幻安排到历史中去,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编排历史,重新解读,读起来十分刺激。

不过印象深归深,顾灿灿对《天意》其实并不是很喜欢,钱老师的文笔有些一言难尽。

开头韩信郁郁不得志,心理活动描写六页,用了五个“啊!”

后半段,韩信以第三人称竹筒倒豆子般向季姜述说事件来龙去脉,解释龙羲选中自己是因为自己优秀聪明。

换个角度看,一个人夸自己“最优秀、最聪明,而且长得好看(???)”,脸皮够厚啊,啧啧。

韩信送季姜离开,季姜不愿意,两人难舍难分,对话充斥着“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起?!苍天啊!!”之类的琼瑶式台词。这种以台词表达人物心理的直抒胸臆,真是挺肉麻的……

从人物塑造看,韩信天赋秉异,自幼遇高人指点,长得好看(很重要),机智冷静,目光长远,算无遗策。

文中一再强调,若他愿意,获得天下如探囊取物。但为了人类文明的存亡,他忍辱负重,与外星人斗智斗勇,最终牺牲——话说顾灿灿已经很多年没看过设定这么不要脸,不对,这么杰克苏的男主角了。

女主角季姜出身卑微,不是美女,但双目有神,天赋高,性格活泼,不畏权威,偶尔无理取闹(无理取闹的段落看着头疼),这个……,大概是智商达到120的小燕子。

韩信不近女色,唯对季姜包容温柔关怀备至——行了行了,玛丽苏标准桥段。

当时顾灿灿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没这么多吐槽的感觉,后来回想一下,真是苏到掉渣。

顾灿灿阴暗的想作者一定程度上将自己带入了女主角。

不过《天意》很适合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鲜明,有什么比玛丽苏或杰克苏的形象更易塑造?故事线索明晰,有悬念,有戏剧冲突。

顾灿灿记得在原时空里,《天意》确实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欧嚎主演,不过直到她穿越,这部电视剧也还没有上映。

之前的时候,想到《天意》,顾灿灿回想剧情,觉得真的是很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她让关菲菲找江美樱,想办法接触《天意》的作者钱莉芳老师,把这本的影视改编权买下来。

江美樱无奈的照做了,反正科幻影视改编的市场一片萧条,璀璨时代买下《天意》和其他几部科幻的影视改编权,根本就没有花几个钱。

顾灿灿决定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劝住,苏洛等人都已经有了觉悟。

就像当初顾灿灿要拍《七月与安生》,还是自导自演,公司内部很多人反对,但是顾灿灿我行我素,结果票房口碑双爆发,甚至还拿了不少奖,把反对的人脸都打肿了。

她想要拍一部科幻片,那就拍吧,万一发生奇迹了呢。

……

拍那部科幻电影毕竟是在几个月之后的事情,顾灿灿手头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做。

《活埋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科幻电影的悲惨现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