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唐朝最佳闲王>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来

战略选对了,战术却选错了,最终终究是会出现问题的。

现在问题已经出现了,不过好在出现的时机很好,出现的时间很早。

一切还有挽救的机会。

而更加庆幸的是,儒门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勇敢的站了出来。

于志宁的一番话,算是承认了儒门之前的一些失败,同样的,也给了李元吉一个台阶。

所有人都很清楚,皇帝是神,皇帝是不会犯错的,就算真的犯了错,也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背这个锅。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经站了出来,替天下苍生背了一口黑锅。

作为神一般的存在,李元吉都能放下身段去下罪己诏,那么儒门还有什么还高傲的?

难道他们真的就比皇帝还要重要吗?

这世间就算没有儒门,只要皇帝发现了问题,最终还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就算不需要儒门出面帮助,他们也可以解决。

导致这一问题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皇帝的态度,导致了下面的官员对儒术全面弃用。

一但皇帝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可以下令让下面的官员适当的注意下这方面。

对于皇帝来说,人才是不存在问题的,大唐所有的官员,对于这方面都有些心得,这也是儒家这些年来的功绩。

就算有些官员不是儒家培养出来的,可这么多年的时间,在这个大染缸里,也被熏陶上了一些儒家的气息。

皇帝只需要一句话,便可以彻底解开官员身上的束缚,那么在通过几年的时间,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也就解决了。

但是对于儒家来说却不是这样,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有没有他们都会最终被解决,所以才会让他们感觉到急切的压迫感。

错失了这个机会,接下来他们还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吗?

要想让儒家恢复到以往的繁荣盛况,现在来看是不可能了,而儒家唯一的出路,就是摆正自己的姿态,将自已放在与其他百家相同的位置,在各自的领域里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再一次的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家的错,错在于未能在合适的时间,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但这并不能全盘否认儒家对民族的贡献,数百年来,稳定便是功,说说你的想法吧!”李元吉点了点头。

人家给了台阶,自己不能不下,况且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

虽说也可以解决,但问题在于,自己比较喜欢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

儒家在这方面显然是专业的,几百年的时间,让他们这一手早就练的炉火纯青,而儒家若是将所有心思全部用于此处的话,必然会事半功倍。

不要忘了,华夏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可是思想统治永远高于其他统治手段的。

而仅靠武力统治,秦?元?到了清朝,算是总结了这个教训,他们也引入了儒家思想,但却做了一些变动。

当然,明朝是最悲剧的,他们死于儒家思想,但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单一的去指责某一方。

“首先,要改变的当是思想,草民觉得……”吧嗒吧嗒,于志宁说了一大通关于接下来的安排。

可以看得出,在这件事情上,于志宁是下过功夫的。

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控制的东西,但儒家这一手却玩的很好。

这更是充分的说明了一个原因,儒家的脑袋很灵活。

是的,很灵活,但灵活不代表可以活用,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千百年来,封建帝国对于治理百姓的信条就是愚民政策。

虽然这一说法是在清末民初时期才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有史以来,所执行的都是这一政策。

因为所有的权贵阶级,都属于既得利益集团,在当官之前,所有人都想打破这种垄断制度,但在当官之后,所有人都在维护这种垄断制度。

清朝倒了,民国起了,民智开了,可大多数时候,他们用的还是愚民政策那一套。

民国倒了,新华夏起来了,可是在前面的几十年,难道用的不也是这个政策吗?随着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进化,老旧的愚民政策已经不合适了,所以又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谁也找不出来毛病,因为人民必须要爱国,至少,不能去坏国。

于志宁的这个思路,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看的出他已经认识到了问题,也下定决心要改变,扎根基层,深入的去进行思想工作的开展,在高层方面,他们不再想着要用儒家的理念去治国。

这一点很好,很不错,可问题在于,于志宁给出的办法,依旧是愚民政策。

“这个办法暂时可用,但在将来,民智必开,若儒家不求进取,势必会再次被淘汰掉。”李元吉微微摇了摇头,继续道:“朕不想让民族的文化丢掉,但也不能死守旧的,而不去寻求新的。就像是耕种一样,袁让犁出来了,旧的直犁就必然会被淘汰。”

于志宁和孔颖达陷入了沉思。

李元吉可是给他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对于控制普通人的思想,儒家的办法很有效,但让他们去控制一些文人的思想,除非这些文人一开始就是接受了他们的教育,被他们洗过脑的。

就拿现在来说,十个四大书院中的学生交给儒家去洗脑,他们能成功一个就算不错的了。

接受了更先进知识灌溉的


状态提示: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